山东聊城:“土秀才”让葫芦产业旺起来

王金虎 2025-09-02 21:06:23

最近,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北关村的李聚贤等12位村民,新拜了一位葫芦雕刻的名师——来自福建莆田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莆田留青竹刻第七代传人刘志高。

堂邑镇是全国最大的葫芦集散地,葫芦产业年产值超18亿元,在全国市场中占据超70%的份额。为了继续依托产业优势,推动葫芦产业向高端化、精品化发展,2024年,堂邑镇引进了包含刘志高在内的3名国内顶级葫芦技艺大师。在这里,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同行交流,在技艺上产生碰撞。大漆、墨刻、范制等加工工艺与东昌葫芦的融合,形成了包含雕刻、烙画、片花、砑花、彩绘、掐丝等10多种葫芦加工工艺。2021年堂邑镇还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为了让更多的小葫芦变成致富的大产业,堂邑镇举办了为期14天的葫芦产业雕刻技能提升培训班,邀请刘志高进行专题授课。“这次培训本来定的是招30人,但是大家太热情了,都抢着报名来学习,就扩到了现在的120余人,两个屋子都坐满了。”堂邑镇总工会副主席马灵欣表示。

如今,葫芦产业的蓬勃发展还吸引了不少青年返乡创业,仅路庄村,就有35名大学生返乡创业,他们有的开展电商直播,有的专注于雕刻创作,还有一部分参与各类相关活动。路庄村35岁的郝洪乐,返乡种植近6亩“天津嘴”葫芦,精品率高,亩均收益超10万元,是传统种植的近十倍;32岁的莫俊玲将传统烙画升级为手工墨刻,定制葫芦最高卖出8000余元一个;26岁的郝学坤在多平台吸粉30万,年销售额达七八十万元……正是因为这些优秀人才的汇聚,为葫芦种植与加工技艺带来全新技术革新,才能够为堂邑的葫芦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我们积极邀请种植、加工、销售等专业人才团队入住,持续研发新种植品种、加工技艺和文创产品。”堂邑镇党委副书记李贺说,依托人才服务工作站,采用师带徒的方式,开展葫芦雕刻、种植等技术培训,今年以来为葫芦种植户和兴趣爱好者免费开展13次技术培训,培育葫芦种植、加工、文化传承等领域人才130余名,培养和带动200余名农民成为乡村“土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