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箱箱共用以“三好模型”向生产性服务业跃升

李治国 2025-09-02 17:08:34

记者日前从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获悉,一场由“小箱子”掀起的“大变革”正在上海悄然发生。箱箱共用以AIoT+SaaS软硬一体化技术重构产业逻辑,走出了一条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好模型”,即1亿元循环包装投入,10年撬动5亿元GDP增量,构建服务型制造的价值。

箱箱共用创始人、CEO廖清新表示, 循环包装的未来不在“卖箱子”,而在“提供服务”。首先是显著的1:11GDP增长效益:1亿元投入到循环包装,第一年带来1亿元制造收入;随后10年,每年再带来1亿元服务收入,10年累计10亿元,按行业增加值率折算,预计带动GDP增量约5亿元。其次是突出的1:400就业带动效益:以1亿元投资带来的制造产值为例,按照人均50万元年产值计算,可直接创造200个就业岗位。第三是直接的1:80000吨减碳效益:以可折叠液体IBC为例,1亿元循环包装服务收入投资意味着未来10年有400万箱次循环。按此前BSI核算数据,每箱次相比一次性包装减碳202kg,10年累计碳减排达8万吨。

据了解,依托自主研发的智能循环管理系统,箱箱共用已实现对每一只包装箱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时追踪、状态监控、智能调度,确保“不串箱、不混用、可追溯、可清洗”,满足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等高要求行业需求。公司已构建起覆盖全国的网格化服务网络,服务超千家制造企业,年循环量超百万箱次。(经济日报记者 李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