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31 07:00:41
下班以后做什么?职工夜校给出新选择。近段时间,北京、西安、杭州等多地工人文化宫悄然走红。从职业技能培训到AI操作应用,从非遗手作工坊到运动健身管理,凭借多样课程和亲民价格,职工夜校吸引了不同年龄和职业的劳动者前来“充电”。这种“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生活图景,不仅映射出新时代劳动者对丰富精神世界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也印证了产业转型对人才的新要求。
职工夜校之所以受欢迎,除了时间友好、性价比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契合了劳动者对实现自我发展的多元诉求。从课程设置上看,职工夜校开办的课程覆盖面广、门类新颖。从传统的烘焙烹调、书法乐器、运动舞蹈,到时下热门的短视频剪辑、无人机航拍、生活美妆,再到相对小众的应急救护、手工木艺、手冲咖啡,职工夜校满足了当代职场人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需求。这反映出劳动者对技能的需求早已延伸至精神滋养领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已超越物质满足,转向自我实现。
职工夜校走红,回应了产业转型背景下对技能重构的时代呼唤。随着技术迭代加速,各种新产品、新科技已深度融入我们的生产生活。面对传统产业亟待升级、新兴业态层出不穷的发展趋势,劳动者与其“被动淘汰”,不如“主动成长”。职工夜校用低门槛、易上手、轻量化的学习方案,鼓励劳动者在“8小时之外”快速补充新知识,帮助劳动者避免技能过时、克服“本领恐慌”。
值得点赞的是,不少地方工会通过“职工点单、工会开班”模式,精准捕捉职场人自我提升需求,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质生产力等大量课程一座难求,这也印证着当下产业升级的方向。这种“缺什么补什么”的供给逻辑,让职工夜校成为劳动者应对时代变革的“充电站”,展现出个体成长需求与社会发展趋势同频共振的动人场景。
从曾经淡出大众视野,到再次引发关注,职工夜校的回归绝非传统扫盲班的重复,而是一个面向现代劳动者的技能提升、精神滋养与自我实现的新型学习空间。这里没有年龄隔阂,没有白领蓝领差别,有的只是对知识技能的共同渴望。期待职工夜校的灯火照亮更多劳动者成长成才之路,为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新的活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康琼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