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一瓶”何以重来

覃皓珺 2025-08-31 07:00:31

口渴难耐,扭开瓶盖发现“再来一瓶”的惊喜,那份开怀畅饮与开心兑奖相互交织的心情,你是否记忆犹新?花钱得实惠让买方复购之心萌动,营销添热度让卖方赢得市场。这类活动精准把握了人们厌恶损失心理和以小博大的消费需求,立竿见影带动饮品热销,一度火爆全国。

缘何“再来一瓶”忽然销声匿迹?瓶盖印字的“低门槛”,令贪婪与欺骗得以滋生。当投机者批量制造假瓶盖,没有火眼金睛的店主们只能硬着头皮兑换,企业看着狂飙的兑奖数量和亏损数据不得不紧急叫停。当中奖活动“掺了水”,当营销投入“打水漂”,当饮品成本水涨船高,“再来”便成了“再见”。

如今,饮品市场日趋饱和、产品迭代不断加速,在各方激烈的竞争中,“再来一瓶”悄然卷“码”重来。惊喜之余,不少消费者发现,瓶盖里的惊喜变得有些陌生。当油墨字变成二维码后,中没中奖不再一目了然,必须扫码才能验证惊喜。此外,相较于即时兑换的承诺,线上到账的“现金红包”、实为折扣的“一元换购”、延迟补贴的“解锁红包”等新花样,令消费者眼花缭乱。而瓶盖内的变化,源于瓶盖外的革新。

技术去伪,是对企业利益的保护。得益于数字加密、物流联网等技术快速发展,企业利用二维码在造假者面前设下难以逾越的“防护网”。这不仅能从源头堵住利益流失的漏洞,节省下打假、维权等不必要的活动支出,也捍卫了店主与消费者的权益。

强化链接,是对营销方式的再造。当二维码成为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数字桥梁”,企业不仅能够对销售数据、中奖情况精准掌握,还能将消费者与品牌服务深度绑定。每一次扫码兑换都是强化链接的契机,当消费者主动授权接入品牌相关小程序后,企业便能更好分析消费画像,进而合理优化生产计划与营销方式。

筛选需求,是对有效客群的圈粉。相较于即时兑换与现金红包这类直接反馈,“多花一元”“延迟补贴”这样不高的消费门槛,更能真正留住有需求的消费者,让单次购买升级为持续互动,将新顾客圈成老粉丝。当“再来一瓶”从“概率博弈”变为“心理绑定”,品牌更能在消费者心中扎下根。

企业向市场投放“小奖”,是为了市场份额的“大奖”。哪怕技术手段不断改变,产品形式和营销方式持续更迭,消费者对心中那份“小确幸”的追求始终如一。瓶盖内外的竞争,从来不是单纯比拼营销套路和价格高低,从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博得人心的关键,更在于品质与诚意。唯有以好产品树立好口碑,以真心实意回应消费者的期待,才是企业赢取“大奖”的秘诀。你懂我想要点惊喜的心思,我愿为你的真诚“再来一瓶”,这份默契便能长长久久。(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覃皓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