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罗湖区打造“三生融合”产城新样本 垃圾填埋场变身数字新城

杨阳腾 2025-08-28 19:16:50

鹏城盛夏,绿意盎然。从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的银湖山麓远眺,罗湖新质科技大厦一期(暂定名)正破土而出,深汕高铁罗湖北站枢纽动工在即,新材料产业大厦、恒力科技大厦、珠宝产业中心(正德大厦)等现代化产业空间梯次错落、拔节生长,一座加速崛起的数字新城已展雏形。

深圳罗湖玉龙填埋场环境修复工程现场。丁庆林摄

这座数字新城所在区域曾是深圳市最大的垃圾填埋场——玉龙填埋场,如今正加速蝶变为罗湖区清水河数字新城的核心拓展区和开发主战场。2024年6月,玉龙填埋场环境修复工程正式开工,这也是截至目前全国体量最大、全量开挖搬迁的环境修复治理工程,总投资21.7亿元,计划实施逾410万吨陈腐垃圾治理,开挖堆体总量可填满1000个国际竞赛游泳池,相当于再造五分之一个杭州西湖。待该工程修复加开发完成后,这里将打造深圳数字产业聚集的智创高地。

深圳罗湖玉龙填埋场环境修复工程现场。丁庆林摄

在该工程的背后,是近年来罗湖区加快推动从“增量依赖”转向“存量挖潜”,将“环境负资产”转变成“生态正资产”,努力走出超大型城市高密度建成区高标准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新路径,打造全国首个中心城区“环境治理+开发建设+产城融合+创新引领”的发展样本。深圳市罗湖区委书记范德繁表示:“玉龙项目开工来之不易、意义重大,承载着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寄托着市民的期待和愿景。我们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牢安全底线,确保交上优异答卷,力争打造成为全国标杆示范项目。”

深圳罗湖玉龙填埋场环境修复工程现场。丁庆林摄

为推动环境治理与规划开发建设齐头并进。2023年,罗湖区会同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展深圳玉龙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工作,向全球优秀设计机构征集前沿、创新的城市设计理念及规划设计方案,指导片区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开发、高标准建设。

深圳罗湖玉龙填埋场环境修复工程现场。丁庆林摄

记者从施工现场看到,在一幅巨大的绿色天幕之下,工人们正为平整好的山体覆盖防渗薄膜,为下一步工序奠定基础。“这是现在国内最大的天幕系统,最大跨度280米,覆盖11.69万平方米作业面积。”中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玉龙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谢明介绍说,这座天幕安装除臭喷淋系统,能有效降尘除臭,实现视觉阻隔,还可避免可燃气体聚集,确保开挖施工作业安全。

该项目开挖规模为6000立方米/天,筛分规模5000吨/天。近段时间,每天基本维持在500车次到600车次左右。大量的“垃圾”挖出来送去哪儿?据了解,项目垃圾主要为渣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污泥、库底污染土。其中,渣土、建筑垃圾、污泥检测合格后外运;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污泥掺烧;生活垃圾经筛分后,轻质物进相关环境园进行焚烧,腐殖土进下坪环境园填埋,无机骨料综合利用,库底污染土进入稳定化处理车间经稳定化处理,检测合格后外运。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如何减少对周边居民和生态系统影响?据深圳市罗湖区城管局副局长叶彬介绍:“玉龙项目以全区‘1号工程’推进,通过提前介入场地调查,摸清本底情况,同步调研类似项目,理清工作思路,我们确定了项目管理模式,更打造了坚强有力的学术支撑团队。”

经国内最顶尖的建筑、水处理、环保等方面的院士组成专家团队研究,项目首次系统化采用“快速好氧预处理+天幕遮蔽开挖+多维复合除臭+筛分资源化利用”的总体工艺路线,并以“数字孪生”手段构建全过程智慧管控系统,提高开挖过程安全性、环境保护水平及现场安全管控能力。

根据规划,该项目所在的玉龙片区定位为“山水云台、数创智谷”,初步规划开发规模超百万平方米,初步测算可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超150亿元,计划布局研发、中试、数字服务等产业链条,打造成数字产业聚集的智创高地、城市与自然共生的生态绿谷。根据计划,该项目预计到今年底完成工程形象进度的60%,于2026年底完工,达到土地出让条件。届时,这里将形成约30公顷集中连片用地,成为深圳市中心完全由政府持有的最大的一块连片产业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