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7 17:03:45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什么是“人工智能+”行动?如何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一起来看本期快问快答↓↓↓
问:什么是“人工智能+”行动?
答:“人工智能+”行动是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促进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次变革,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
问:“人工智能+”,加的是什么?
答:《意见》提出开展“人工智能+”六大行动:
“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加速科学发现进程;驱动技术研发模式创新和效能提升;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
“人工智能+”消费提质: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培育产品消费新业态。
“人工智能+”民生福祉: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打造更有品质的美好生活。
“人工智能+”治理能力:开创社会治理人机共生新图景;打造安全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共绘美丽中国生态治理新画卷。
“人工智能+”全球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共享;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
问:“人工智能+”行动的时间表是?
答:
·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问:“人工智能+”行动,如何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
答:
·工作方式,更加智能!
探索人机协同的新型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培育发展智能代理等创新型工作形态,推动在劳动力紧缺、环境高危等岗位应用
推动工业全要素智能联动,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
在软件、信息、金融、商务、法律、交通、物流、商贸等领域,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广泛应用
大力支持开展人工智能技能培训,激发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和再就业活力
加强人工智能应用就业风险评估,引导创新资源向创造就业潜力大的方向倾斜,减少对就业的冲击
·学习,更富成效!
把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创新智能学伴、智能教师等人机协同教育教学新模式
构建智能化情景交互学习模式,推动开展方式更灵活、资源更丰富的自主学习
鼓励和支持全民积极学习人工智能新知识、新技术
·生活,更有品质!
加强智能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娱、电商、家政、物业、出行、养老、托育等生活服务品质
探索推广人人可享的高水平居民健康助手,有序推动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服务等场景的应用
培育覆盖更广、内容更丰富的智能服务业态,加快发展提效型、陪伴型等智能原生应用,支持开辟智能助理等服务新入口
推动人工智能在繁荣文化生产、增强文化传播、促进文化交流中展现更大作为,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元素和标识的文化内容,壮大文化产业
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对织密人际关系、精神慰藉陪伴、养老托育助残、推进全民健身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拓展人工智能在“好房子”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积极构建更有温度的智能社会
·消费,培育智能产品生态!
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培育智能产品生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打造一体化全场景覆盖的智能交互环境
加快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低空飞行、增材制造、脑机接口等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探索智能产品新形态
·农业农村,智能应用更广泛!
加快人工智能驱动的育种体系创新,支持种植、养殖等农业领域智能应用
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加强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管理、风险防范等领域应用,帮助农民提升生产经营能力和水平
加快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向乡村延伸,推动城乡智能普惠
策划:杜秀萍、李翱
来源:综合经济日报、新华社、中国政府网、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