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3 21:03:25
走进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简称“科左后旗”)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努古斯台项目区,满目郁郁葱葱,青翠欲滴,林中的伊和淖尔湖水量充沛,波光粼粼。谁能想到十多年前这里只是一片荒坡,伊和淖尔湖也几近干涸。
科左后旗位于科尔沁沙地东南部,是科尔沁沙地的主要组成部分。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就开始推进科尔沁沙地的治理。除了封禁、飞播等措施外,在当地的沙地歼灭战中,科学绿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图为科左后旗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努古斯台项目区一隅。余健摄
今年57岁的护林员郭力清楚记得当年坡上的场景,“这里当时就是一片沙地,荒凉得很。2013年起我们开始集中治理,当时我主要负责种树。不过科尔沁沙地有大风、干旱、缺水等特点,树木的存活率不高,多亏了朝克吐站长及其团队研究的‘深栽浅埋’种植法,才让树木的存活率大幅提高。”郭力说。
科左后旗林业工作站站长朝克吐介绍,“深栽浅埋”种植法是一种深坑投苗、浅层覆土的全新栽植技术,适用于中、大乔木苗和部分灌木大苗的栽植。“该种植法将传统的‘三埋、二踩、一提苗’技术变更为‘深坑、二埋、一水、一踩’,能有效减少栽植后苗木被风沙抽打危害、节省水资源、缩短缓苗期,加快成林速度。”朝克吐告诉记者,“深栽浅埋”种植法能够将造林成活率从过去的50%提升到了90%以上,且苗木长势旺盛,亩均节省成本近千元,还可免去补植、补造过程,并大幅缩减浇水次数和浇水量。
图为伊和淖尔湖。余健摄
“现在这片治理区域已经看不到裸露沙地,植被恢复良好,野生动物种类明显增加,就我监测到的野生动物种类就达到十几种,包括狍子、狐狸、野猪、豹猫等。而且,在沙地治理的过程中,村民种树还能挣工资,不少村民也开始种植榛子、塞外红苹果等,增收渠道拓宽不少。”郭力说。
今年,科左后旗在“深栽浅埋”种植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开展了樟子松嫁接红松苗木栽植示范推广项目,在努古斯台项目区建设了170亩红松造林示范基地,其中150亩用于樟子松嫁接红松苗木的栽植,20亩用于樟子松防护林的建设。“该项目通过将红松嫁接在樟子松上,结合樟子松与红松优良性状,既能发挥樟子松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优势,又能使樟子松产出红松种子,将为当地带来更多的收益。目前部分樟子松嫁接红松苗木的栽植已经完成,嫁接后的红松表现出良好的生长能力,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朝克吐说道。
科左后旗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辉介绍,“我们在沙地治理过程中,十分注重科学绿化,根据立地条件、地类特点,采取近自然林、综合治沙、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飞播造林、自然修复、以育代造、森林湿地公园、饲草料基地建设九种模式综合施策,分类治理,统筹推进生态建设,综合效益日益显现。这些年林草植被盖度逐步提高,全旗森林覆盖率达到18.21%,草原植被平均盖度69.4%。曾经的不稳定沙化土地逐步形成了稳固的生态综合系统,动植物资源种类基本恢复,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也得到有效遏制。”
记者了解到,今年,科左后旗将聚焦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核心目标,计划实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建设任务64.88万亩。与此同时,继续加强林草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成果质量,有序发展林果、林药、饲草料等生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