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4 07:41:34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全球发展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上升,国际社会面临诸多错综复杂的全球性问题。
一是全球经济长期疲软。全球经济面临增长速度放缓、债务危机加重、宏观金融风险加大等一系列挑战。联合国发布的《2025年全球经济形势与前景年中更新》显示,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2.4%,较2024年2.9%的增速明显回落。二是地区冲突多点频发。俄乌冲突延宕,巴以、黎以、伊以冲突蔓延,泰柬边境激烈交火,苏丹、布基纳法索、叙利亚、阿富汗等多国面临人道主义危机,地区冲突外溢带来移民问题、社会动荡等风险交织,进一步恶化全球发展环境。三是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提出,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达到新高度,部分后果在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内不可逆转。2024年,全球平均近地表温度、温室气体浓度、海洋热含量、全球平均海平面等指标均达到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四是全球粮食危机严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发布的《2025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2024年53个国家和地区共有超过2.95亿人陷入严重饥饿,较2023年增加1370万人。面临灾难性饥饿的人口数量达190万人,创下有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五是全球贫困和不平等加剧。在地区冲突、经济低迷和极端气候频发等多重危机冲击下,全球贫困问题愈加严峻。世界银行发布的《贫困、繁荣与地球》报告显示,全球有近7亿人每天生活费不足2.15美元,占全球总人口的8.5%,预计到2030年仍将有7.3%的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六是全球数字鸿沟拉大。世界各国以及地区、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十分突出。据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2024年事实与数据》报告,预计2024年5G将覆盖全球人口一半以上,但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之间仍然存在巨大差距,高收入国家84%的人口被5G覆盖,而低收入国家只有4%的人口可以使用5G。
全球治理是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社会各行为体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应对全球性挑战、管理全球性事务、维护正常国际秩序、扩大全球公共利益的过程与行动。二战后,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机制的建立,开启了现代意义上全球治理实践的序幕。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化拓展,全球治理实践迅速展开,国际社会在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跨国犯罪、网络安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如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然而,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代表性和包容性不足,制约了全球治理成效。联合国作为当今世界最普遍最广泛的国际组织缺乏强有力权威,国际关系法治化和民主化尚未实现。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受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凌主义干扰,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贫困国家的发展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加重,国际社会对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现行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为自身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
一方面,参与全球治理是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的体现。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从世界体系边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以及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显著增强。面对严峻复杂的全球性问题和挑战,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我国也有能力、有信心、有经验、有底气为推动全球发展、共建美好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
另一方面,参与全球治理是共建美好世界的必由之路。当前,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局限性显露无遗,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给各国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就是要对现存的不公正、不合理安排进行改革和创新,使之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现实,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为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