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2 11:28:42
记者日前从上海数据集团获悉,上海先行先试,正加快落地超大城市级可信数据空间。这也将成为上海破解数据流通信任壁垒,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又一核心引擎。
今年7月份,国家数据局公布了首批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名单,63个试点项目入选。上海数据集团的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正是首批试点项目之一。
据悉,此次试点工作旨在打造一批资源丰富、应用创新、生态繁荣、成效显著的可信数据空间,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数据安全可信流通、数据要素价值共创、数据制度机制创新等方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支撑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
为何要推出可信数据空间?上海数据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探索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时,往往遭遇“供数不顺畅”、“用数不放心”、“流动不可信”等瓶颈。比如,数据提供方担心,数据有可能被超范围使用、复制、甚至恶意泄露;在供给数据的具体过程中,存在环节繁琐、时效性差等问题。而对数据需求方来说,顾虑数据来源不合规、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此外,在流通利用过程中,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在线磋商困难、数据目录和格式不统一等问题,难以快速达成共识,如此种种阻碍了数据要素的高效流通利用。
针对上述应用痛点,可信数据空间给出了解决方案。上海数据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具备两大核心特质,既是为超大城市复杂生态量身打造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也是一个完整依托区块链算力底座和共性能力构建的数据空间。超大城市的数据业态发达、要素高度集聚,其流通利用方式与参与方背景也因此呈现出海量、异构、复杂的特性。
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实现有序、高效的数据价值交换,就必须构建一个中立、普惠且能被所有参与方一致信任的数字化公共基础设施。为此,上海城市可信数据空间通过统一的技术框架与治理协议,在多元化的参与方之间建立了“最大共识”,为高频复杂的交互提供了坚实的信任基石与安全、高效的流通设施。
不仅服务于上海本地,目前,该空间已成为全国数据流通利用大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意味着,上海的企业可以在“家门口”看到并合规使用来自全国的数据产品,同时也能将自己的数据服务发布到全国渠道,共享更广阔的市场机遇。
记者了解到,上海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已进入试运行阶段,部分企业已在其中开展深度应用探索,验证了其在不同业务情境下的核心价值。
比如,针对超大城市治理难题,可信数据空间基于历史积水点数据、气象数据、三维BIM模型、视频流数据等城市多模态公共数据,融合计算形成全覆盖视域优化。以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及视觉中枢应用平台为基础提供防汛指挥所需数据,为汛期各项准备工作提供高可靠性、准确性的风险点决策信息。同时赋能了地图导航、外卖等社会化出行平台,提供社会化、公益类公共数据产品。
上海数据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上海可信数据空间已有近300家企业加入,汇聚了上万个数据资源,开发形成三百多个数据产品,累计数据调用数以亿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