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1 14:09:58
“在国家一系列‘人工智能+’政策的指引下,一大批钢铁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并依托数字化支撑了高端化、绿色化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在近日举办的“AI+钢铁”技术发布会上表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把数字化转型列为行业三大工程之一,启动了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工程三年行动,发布了《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和《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工程建设指南》。
据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介绍,人工智能在钢铁行业应用前景广阔,已在生产流程优化、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未来,“AI+钢铁”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深入应用,将进一步穿透钢铁生产流程的“黑箱”,贯通数据孤岛,破解资源调度困局,实现钢铁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
此外,“AI+钢铁”的发展将推动钢铁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目标。同时,跨企业、跨行业的AI生态系统构建也将成为趋势,促进钢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技术服务商等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创新,推动钢铁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AI+钢铁”技术发布会由东北大学联合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共同策划举办,围绕“AI+钢铁”探讨前沿技术、分享创新成果。东北大学党委书记郭海表示,钢铁产业是国家工业脊梁,AI是创新引擎,两者深度融合是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必由之路。东北大学率先提出破解钢铁生产“黑箱”的“人机混合智能”模式,实现全流程在线高保真预测,技术已在多家钢企落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进行《开展“AI+钢铁”行动 加速钢铁行业中国式现代化》报告发布。王国栋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钢铁工业作为大型复杂流程工业,全流程各工序均为“黑箱”,必须发挥我国钢铁材料领域和AI领域专家的优势,将近年发展的新一代AI技术与钢铁行业实体经济深度结合,充分利用钢铁行业丰富的大数据、钢铁领域专家的理论与经验,以及信息领域先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实施“数据密集—智能涌现—人机协同”的三元认知方法论,建立人机混合人工智能体,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向钢铁行业赋能,实现行业自主无人控制。
在技术及应用实践分享环节,东北大学储满生教授表示,低碳智能化炼铁已成为行业热点。要通过混合智能赋能炼铁,推动炼铁过程从“经验驱动”向“智能决策”转变,为钢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范式。
东北大学教授刘书超在《“AI+人工经验”转炉全流程智能体协同智慧炼钢系统》报告中提出,该系统通过知识引导与数据驱动双轮驱动模式,解决了传统炼钢过度依赖人工经验、操作不稳定、工艺成本高等痛点。系统实时采集烟气、音频、火焰等炼钢全流程多维度数据,同时将炉长经验进行规则化、算法化处理,将异常工况干预、工艺参数优化等经验规则和处置策略深度融入冶炼各关键节点,成功构建人机结合特色的全流程智能体协同智慧炼钢系统。未来将持续推动AI与人工经验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系统对复杂工况的适应性。
此外,东北大学刘振宇教授、孙杰教授,合肥工业大学王刚教授分别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