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6 06:59:06
跨国车企近期陆续发布上半年财报,大众汽车集团、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通用、现代、起亚等企业的净利润同比出现20%至60%的下滑;斯泰兰蒂斯、雷诺、日产、沃尔沃等企业则出现亏损,引发舆论关注。
以德系车企为例,大众汽车集团今年上半年营收1583.6亿欧元,同比下降0.3%,税后利润44.77亿欧元,同比下降38.36%。三大豪华品牌奔驰、宝马和奥迪情况也不容乐观。其中,奔驰净利润26.88亿欧元,同比下降55.8%;奥迪净利润13.46亿欧元,同比下降37.5%;宝马净利润40.15亿欧元,同比下降29%。
关税被认为是今年上半年跨国车企最大的“利润杀手”。自2025年4月美国政府将汽车进口关税大幅提高至25%以来,高额关税给跨国车企带来沉重负担,甚至一度导致奥迪、捷豹路虎等品牌暂停向美国市场交付汽车。奥迪官方称,“受到美国对从欧盟进口汽车加征关税影响及企业转型成本增加,公司损失超6亿欧元”。本田也在财报中指出,“受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影响,本田今年4月至6月间净利润为1966亿日元,同比下滑50.2%”。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的关税大棒也锤到了“自家人”。今年上半年,福特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31.7亿美元跌至4.4亿美元,降幅超85%。福特汽车称,第二季度关税相关成本造成的损失高达8亿美元,导致公司自2023年以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通用汽车上半年营收同比微增,但净利润同比下跌21%至46.8亿美元。其中,第二季度因关税损失11亿美元。通用汽车预计,关税影响将在第三季度加剧,并维持此前的预估,即贸易逆风可能使公司全年利润损失40亿至50亿美元。
将跨国车企利润大跌全部归咎于关税也有些偏颇。以斯泰兰蒂斯、日产等为例,在关税生效前,这些车企经营已出现颓势,关税只是加剧了企业运营困境。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斯泰兰蒂斯净亏损高达22.56亿欧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56.47亿欧元,北美和欧洲市场成为主要拖累。相比之下,日产的亏损则在意料之中。继2024财年净亏损6709亿日元后,今年第二季度,日产再次净亏损1158亿日元。目前,日产正在开启全球自救,具体措施包括裁员2万人、关闭7家工厂,以及推动研发和供应链革新等。
新旧动能转换阵痛是导致跨国车企利润集体大跌的另一重要原因。当前,跨国车企一半以上的汽车销量集中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且同款车型售价也要比中国市场高很多。短期内,跨国车企依然在靠燃油车赚取高额利润。问题在于,全球燃油车需求增速放缓、利润收窄趋势已显现。尤其是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电动化和智能化产业变革最快、价格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跨国车企的转型压力感受会更强烈。有人说,无论是德系、美系还是日系、韩系,跨国车企上半年利润集体大跌,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它们在华的燃油车销量急剧萎缩,而电动车尚处于投入期,短期难以实现规模化销售,从而大幅拖累了业绩,这是不无道理的。这也反过来证明,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和利润对于跨国车企的重要性。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正在推动全球汽车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既要靠燃油车稳住中国以外的市场,又要靠新能源汽车守住中国市场,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既要应对美国政府的关税打压,又要实现全球不同市场的高效运营,统筹好集团销量与利润的平衡,的确考验跨国车企领导者的眼光与智慧。(作者:杨忠阳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