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金观平:拓宽农产品跨区域销售渠道

金观平 2025-08-16 06:52:52

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围绕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给、开展产销区域合作、促进产供销精准衔接、拓展消费新空间等9方面提出23条具体举措,着力释放农产品消费潜力,推动供需结构升级。

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区域间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农产品生产种类丰富,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优质土特产。随着现代物流网络不断完善和农产品生产供应日益丰富,土特产跨越千山万水在省际间乃至国际市场上流动已成为常态,并逐步发展为当地的富民产业。

近年来,农产品消费更加注重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顺应消费新趋势、新特点,拓宽农产品跨区域销售渠道、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可谓正逢其时。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各获所需,物流、仓储、商贸等每一个环节也都能从中获益。

创新合作机制,强化供需对接。过去,农产品跨区域流动主要靠市场因素,存在一定的信息交流不畅、供需双方对接不足等问题。近些年,各地依托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社会动员等机制,积极帮助脱贫地区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直采直供”基地,既有效促进了脱贫地区农产品销售,也极大丰富了东部地区消费者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据统计,2021年至2024年,东西部协作省份、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分别采购和帮助销售西部协作地区、脱贫地区农产品4200多亿元、1600多亿元。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合作机制,值得进一步总结和复制,在更广范围内探索推广以共享市场体系、生产体系、仓储物流、研发创新为核心的合作模式。

优化物流网络,提升流通质效。南方果农采摘的水果,经过冷链运输,到北方消费者手中依然新鲜;甘肃的牛肉上午宰杀切割,通过航空物流,晚上就能端上南方消费者的餐桌;西部大山深处的农民,通过电商平台,与千里之外的都市白领做起了生意……“十四五”期间,相关部门持续推进产地冷链物流网络建设,让生鲜农产品跨越万里仍保鲜保质。同时,通过打造链接城乡农产品流通的物流网络,农村电商成为农产品销售的一支生力军。未来,应继续加强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建设,补上物流设施短板,更好满足农产品跨区域、远距离调运需求,为农产品流通和消费提供更有力保障。

丰富消费场景,开拓增量空间。如今的农产品消费早已不局限于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等传统购物空间。释放农产品消费潜力,需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丰富消费场景。比如,针对节假日和农事节庆,广泛开展优质农产品进商圈、进街区、进景区等主题活动;在时令农产品上市期,举办促消费主题活动;结合“跟着赛事去旅行”等体育赛事品牌活动,配套举办本地“土特产”展示展销、乡村美食品鉴等活动。土特产融入更多消费场景,不仅能带动产品销售,也为传统消费增加更多新元素,提升消费者体验感和获得感。

促进农产品消费,既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有效抓手,也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各方进一步畅通农产品跨区域产销渠道,形成促进农产品消费的强大合力,将推动农产品消费市场更加活跃,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