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5 16:50:23
涪陵榨菜,因其好吃,鲜、香、嫩、脆,成为人们饭桌上的佐餐佳肴,受到大众喜爱。在重庆涪陵区,榨菜生产企业有40多家,榨菜产品的产销量逐年增加,还出口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碟小菜,靠什么征服了无数食客的味蕾?近日,经济日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涪陵区一探究竟。
在重庆渝东南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忙着进行青菜头种苗培育,这里保存着1300多份涪陵榨菜原料青菜头种质资源,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青菜头遗传种质基因库。
涪陵榨菜之所以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持续进行原料品种的创新迭代。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涪陵区先后培育出“蔺市早腰子”“永安小叶”“涪杂1号”“涪杂2号”等榨菜原料品种,推动涪陵青菜头从高产迈向了优质高产。
近年来,依托重庆市渝东南农科院,涪陵区培育出了早市鲜食品种“渝早100”、优质丰产品种“涪优928”等良种,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青菜头)标准化生产基地45万余亩。
好山好水种好菜。涪陵地处北纬30°纬度带上,长江与乌江在此交汇,多云雾,少日照,独特的“高低高”马鞍形气候特别适宜青菜头的种植。渝东南农业科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的紫色土壤富含硒、钙、钾等微量元素,既能够提高青菜头的蛋白质、硫代葡萄糖苷、氨基酸、可溶性糖等含量,也造就了涪陵青菜头质地脆嫩、肉质紧实的口感。
有良种,更有良技。制作工艺的传承,使涪陵榨菜在岁月长河的洗礼中,保持着历久弥新的独特风味。涪陵榨菜沿用传统的“三腌三榨”工艺:三次腌制去除生涩,三次压榨提升脆度。如今,虽然引入了现代化设备,但许多榨菜企业仍坚持在核心环节保留人工技艺,经验丰富的“把作师傅”用手掌感知盐分渗透程度,确保传统风味不走样。
科技创新让涪陵榨菜焕发出崭新的时代魅力。在涪陵榨菜集团的智能化车间,科技与传统正在谱写新篇。首台榨菜智能剥筋设备问世,它成功攻克了榨菜“剥筋难关”;采用“栅栏保鲜”技术,包括香辛料天然保鲜、充氮保鲜、巴氏杀菌和铝箔锁鲜等手段,全面取消苯甲酸钠等防腐剂的使用;精密的多头称秤系统替代了手工装袋,使得每袋榨菜的计量高效而精准。
秉持着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涪陵榨菜从一颗青菜头长成了一个大产业,成为享誉世界的风味美食。2024年,全区青菜头收砍面积73.8万亩,总产量190万吨,产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带动了涪陵及周边60万人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