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7 07:42:44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涵盖基础设施、运输服务、技术装备等诸多领域,既拥有庞大的传统市场,也联动拓展形成广阔的新兴市场。
党中央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市场建设。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交通市场体系”。2024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明确了交通运输市场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为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提供了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市场加快发展,为有效衔接生产消费、促进区域要素流通、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培育拓展需求空间、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撑。
依托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带动形成超大规模基建以及配套市场。截至2024年底,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超600万公里,拥有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600亿人次、营业性货运量超500亿吨的超大规模运输服务市场,卡车司机、快递小哥等直接间接从业人员上亿人。目前,已拥有包括火车、高速动车、汽车、新能源汽车、船舶、飞机、无人机、装载机械等在内的大规模载运工具和技术装备市场,并带动相关生产制造及服务市场升级拓展。立足高密度、强频次、多样化的客货流、商贸流,逐渐形成大规模资金、数据等流量要素市场,以及能源、空域、海域等保障要素市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交通运输与新技术、新平台、新能源等深度融合,在快递快运、无人驾驶、低空经济等领域孵化形成多元化规模化新兴市场。围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国际合作持续深化,自中老铁路开通至今年5月,全线累计发送旅客突破5300万人次,货物运输总量超6000万吨,辐射效应延伸至19个国家和地区;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已通达欧洲26个国家229个城市。
构建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需把握纵深推进的战略导向和总体要求。聚焦一体性、协同性、整体性、开放性、融合性、创新性,扩大市场规模、优化市场结构、拓展市场需求、统一市场制度、完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强化市场全周期、全链条、全体系、全领域互联互通和高效畅通,推动基础设施、基础要素、基础制度、基础生态等跨区域统筹布局、跨方式一体衔接、跨领域协同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市场、供应链国内外市场深度融合,强化新兴市场孵化培育和牵引拓展,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市场效率效益效能,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更好服务和支撑新发展格局。
具体来看,以深化“四大战略协同”为重点。一是深化统一开放交通运输市场建设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战略协同。秉持“一盘棋”理念,促进交通运输市场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设施高标准联通,以统一开放交通运输市场牵引支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提升集聚效应。二是深化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战略协同。顺应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规律趋势,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度挖掘交通运输传统市场潜力,释放超大规模存量市场效能,拓展增量市场价值空间,强化设施、服务、装备、人才等协同联动,培育低空经济、智能驾驶等新兴市场,前瞻性布局数据、技术、标准市场以及空域、海域等要素市场。三是深化国内国际市场战略协同。立足内需,扩大交通运输国内市场规模容量,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围绕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推动国际互联互通,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畅通出口转内销路径,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韧性和安全稳定。四是深化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战略协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发挥政府对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重大交通项目和服务等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交通运输竞争性、经营性领域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动铁路等领域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创新新兴领域监管治理方式,提高各类经营主体市场参与水平,着力培育交通运输全球领军企业和一流企业。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