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茶等获“国字号”认证!武汉江夏推进“三品一标”建设促产业振兴

董庆森 2025-08-15 21:00:43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新认定全国1409个地理标志产品公告发布,武汉江夏区的“江夏光明茶”等6件地理标志产品上榜。至此,连同此前已获认定的法泗大米,江夏区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总数升至7项。

据介绍,江夏区此次上榜的地理标志产品除江夏光明茶外,还有梁子湖大河蟹、江夏子莲、舒安藠头、五里界界豆、江夏碧舫。值得一提的是,“江夏光明茶”还于近日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示的2025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榜单,成为武汉首批获此殊荣的两个农产品之一。

近年来,武汉市江夏区坚持“科技化、规模化、机械化、品牌化、市场化、信息化”发展理念,以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达标合格农产品(简称农产品“三品一标”)建设为抓手,在塑品牌、强质量、育优势上持续发力,全力打造超大城市近郊都市农业现代化样板,先后获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全国农业综合执法示范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区”等称号。

以江夏光明茶为例,其生产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历经三代匠心传承,如今已发展至千亩生态茶园,干茶总产量达50吨,具有干茶条索纤细,白毫显露,冲泡后色泽绿润,叶底嫩绿,汤色澄清明亮,滋味鲜爽甘醇等感官品质。2018年,被农业农村部登记为地理标志农产品,是全市首个地标茶产品。2024年,“江夏光明茶”纳入全国首批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产品荣获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最受欢迎产品奖”。2025年6月,“江夏光明茶”被认定为第四批武汉老字号。

图为茶农在采摘用于制作江夏光明茶的鲜叶。资料照片

江夏区依托“三山三水三分田”独特资源,通过示范集群夯基、认证机制扩容、融合运营增效三维发力,培育一批“大而优”“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品牌塑造上,坚持一产发展优先,创新“地标+农耕文化+绿色生产”模式,建成以“江夏莲藕”“江夏鳜”等为代表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市级以上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37家(国家级4家)、水产健康养殖和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场86个。

品牌培育机制方面,江夏区创新构建“储备-培育-提升-推荐”全链条认证管理机制,推动年均新增认证产品超10个。目前,“三品一标”产品总量达183个(绿色食品159个、有机农产品1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6个),覆盖34家主体、50万亩基地,年产值突破20亿元。品牌推广中,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认证品牌”“三牌融合”体系,推动梁子湖蟹、霄垚黄桃等21个产品入选“江城百臻”目录,借力高校智库助力“武汉活鱼·江夏鳜”竞逐省级区域公共品牌,构建起覆盖大米、蔬菜、果茶、水产品等全品类的品牌矩阵。

加工链方面,聚焦“一粒米、一棵菜、一片叶、一个果、一条鱼、一头猪”等六大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2024年实现农业主导产业总产值228亿元、加工总产值183亿元。(经济日报记者董庆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