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5 09:52:20
这是6月4日拍摄的希腊克里特岛直流联网项目现场。(新华社发)
10余年前,欧洲债务危机让希腊成为欧洲劳动力外流的重灾区。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和高技能专业人士背井离乡,寻求更稳定的经济环境与更高的薪酬。然而,最新数据表明,这一趋势正在悄然逆转。
欧盟统计局与希腊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3年间约有60万名希腊人离开本国,约占总人口的6%,如今其中已有约40万人回流,且在2023年首次实现人口净流入1.5万人。希腊副总理科斯蒂斯·哈齐达基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腊不再只是一张离开的“单程机票”,也成为返程目的地的选择。政府将这种变化归功于经济复苏与政策改革所作的贡献。不过,希腊工资水平较低、人口老龄化严重以及岗位错配等“后遗症”依然尖锐,人口回流给希腊提出改革新课题。
为了将人才回流趋势巩固为长期现象,希腊政府推出一揽子激励措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对回流和新引进专业人士减免50%个人所得税,最长期限7年。对医疗、科学、工程等高端领域的专业人才,政府提供高达2000欧元的工资补贴。在职业资质方面,尤其是针对海外执业医生和工程师,相关资格的互认流程大幅简化,以缩短他们进入本地劳动力市场的时间。与此同时,希腊政府与龙头企业在欧洲主要城市和美国巡回举办招聘路演活动,塑造危机后的新希腊形象。
然而人才回流后的生活却难言乐观。尽管有政府的税收优惠和补贴,但大多数回流者的工资水平仍显著低于海外。专注于人才回流的BrainReGain协会数据显示,仅17%的海归人才能拿到与国外相当的薪酬,多数回流者选择回来,是基于家庭、气候和生活质量等深层因素驱动,而非纯粹的经济考量。根据欧盟相关数据,希腊的单位工时购买力在欧盟中仍处于末端,劳动回报偏低,“更辛苦的工作、更糟的报酬”是结构性问题而非短期波动。经合组织(OECD)也提醒,税费结构和生产率水平制约了中低收入群体的税后收入,希腊劳动力市场要真正提升吸引力,必须提高生产率与中位数工资,才能把“回流”变成可持续趋势。
除此之外,希腊统计数据显示,该国劳动力市场呈现结构性缺口,“用工荒”与失业并存。旅游、建筑、农业、制造、能源、IT、运输和医疗等行业长期存在数十万个岗位空缺,2025年一季度全经济岗位空缺为5.2万个,同比下降26.5%,但这一统计与企业端数据存在口径差异,总量或达到30万个。除数量外,“错配”更是问题,尽管科技和高端制造岗位供不应求,但回流者的专业背景与岗位需求未必匹配;就业机会集中在雅典、塞萨洛尼基及旅游热点地区,内陆区域吸引力有限;旅游性、季节性岗位多,稳定且高薪的机会少,部分外籍劳工转向法德意等高薪市场。
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为希腊就业市场蒙上更大的阴影。过去10年,希腊中位年龄上升约4岁,多家机构预测到2030年希腊将成为欧盟最“年长”的国家之一。世界银行的长期测算显示,到2050年,该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或升至37%,8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翻番至14%,这意味着医疗和银发友好型产业的劳动需求将持续增加,给公共财政和劳动力供给带来严峻挑战,就算届时回流人数增加,也难以扭转人口结构。
当地专家表示,如果希腊想把人才回流转化为长期的“人才增益”,必须在结构上做文章。税收减免固然能提升短期吸引力,但还需要与降低社保负担、提高生产率、促进行业集体协商等改革配套,才能提升工资水平。产业布局应与回流人才的技能优势相结合,把能源转型、数字基础设施、医疗健康和交通物流等领域作为高技能岗位增长的核心。职业资格的互认和再培训体系要更加制度化,以降低人才跨行业、跨地区流动的成本。同时,政策应以家庭为单位,通过增加儿童保育资源、改善教育和伴侣就业服务、完善远程办公基础设施等,提高回流者的生活稳定性。
目前,希腊的确已迎来人口流动的重要拐点,这不仅是经济复苏的象征,更是社会心理的转折。但如果工资、生产率和产业结构之间的良性循环不能建立,回流潮很有可能转瞬即逝。对多数回流者而言,气候、家庭、社区与身份,让他们愿意“以生活质量换薪资差”,而要让这种“交换”不再失衡,希腊必须把结构性改革做实,让回流者在家里也有好的工作机会。(经济日报驻雅典记者 刘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