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场四周年,青岛机场交出“亮眼答卷”

刘成 2025-08-14 16:59:30

8月的胶州湾畔,一架架银翼航班划破长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迎来转场运营四周年。作为山东半岛连通世界的重要门户,这座现代化航空枢纽正以日益增强的辐射带动能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mmexport1755157485743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俯瞰图。(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供图)

作为全国最新一批投用、山东省内唯一运营的4F级国际机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自转场以来,面对外部环境复杂变化,通过加快向运行保障与市场经营并重的现代国企转型发展,不断实现突围。2024年全年累计完成运输航班19.3万架次、旅客吞吐量261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7.9万吨,同比2023年分别增长13%、22%、7%,三大生产运营数据均创青岛机场开航以来历史新高。

2025年上半年,青岛机场完成航班起降9.2万架次、旅客吞吐量1260万人次。其中,国际(地区)客运量同比增长23%,达156万人次,日韩航班和客运总量稳居全国第3位,青岛-首尔快线频次高居全国第一。

“从转场后实施双跑道隔离平行运行,到由‘一起一降’优化至‘两起一降’,再到现在具备双跑道‘独立离场’+‘相关进近’的混合运行能力,我们一直在努力提升运行保障效率。”青岛机场集团运行指挥中心主任潘超介绍。今年上半年,青岛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起飞正常率均位居华东地区首位。

暑运高峰是检验机场承载能力的试金石。2025年暑运期间,青岛机场预计执行航班起降3.78万架次,预计保障进出港旅客557万人次,日均客流量9万人次。青岛机场航空市场营销委员会主任于鹏飞介绍,青岛机场联合10余家航空公司加大运力投入,在142条航线的基础上,新开、加密38条航线,每周计划新增出港航班245班次,以更好地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mmexport1755157494846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候机厅里来来往往的旅客。(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供图)

“快看!钳子还在动!”8月8日上午,青岛机场国际货站内爆发出一阵惊叹。当首都航空JD496航班运载的俄罗斯帝王蟹开箱时,11吨“深海来客”挥舞着青黑色的蟹钳,在冷雾中显得格外生猛。“这是青岛机场特色货运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的表现。”青岛机场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国际货运部班长纪洪刚告诉记者,相较于常规进口的冰鲜三文鱼等海产品,帝王蟹的运输保障堪称“海鲜界的精细活儿”——作为典型的鲜活海产珍品,其生存对温度、湿度、氧气含量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保障过程要求高效卸机、转运,压缩作业时间。这种“海鲜界的精细活儿”对青岛机场来说都已经成了常规操作。

据介绍,依托进境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水果等5大口岸功能,青岛机场建立了“优先审单+预约查验”机制,实现了鲜活货物“即到即查即放”,最快40分钟交付,2024年保障生鲜货物超1.5万吨。

在提升运输能力的同时,青岛机场也在不断着力打造智慧化出行体验。在机场的综合交通中心,实时信息的大屏非常醒目,定制客运、地铁、出租、网约车、长途车的实时信息一目了然。在网约车打车口,2025年6月推出的“智能派位+双区分流”网约车服务模式,通过智能派位系统自动分配车位,乘客通过大屏幕就可精准乘车。青岛机场公共交通管理部质量管理科运行监管员陈文博介绍,网约车新派位系统较传统模式运行效率提升约63%左右。

mmexport1755157490437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国际货运。(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供图)

同时,青岛机场还依托规划设计优势,持续推动“全通型 立体化 零换乘”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不断深化“飞机+”联程客运模式应用,稳步提升旅客出行的便捷性和灵活性。2025年春运期间,青岛机场相继启用胶州北站、青岛北站空铁联运城市航站楼,加上此前的日照、临沂站,形成覆盖四地的城市航站楼网络。济青高铁青岛机场站每日开行30列,通行时间最短仅10分钟,实现了“坐着高铁赶飞机”的便捷体验。

此外,以青岛机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集聚效应也在加速显现。目前,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已吸引150余个重点项目落户,形成了航空物流、高端制造、商务会展等特色产业集群。京东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中国外运智慧物流基地等项目的投产运营,推动区域年产值突破500亿元。

转场四年间,青岛机场品牌建设成果颇丰。机场不仅蝉联千万级以上机场服务质量优秀奖、“CAPSE最佳机场奖”,还荣获“亚太地区2500万-4000万旅客量级别‘最佳机场’”等20余个奖项。“青易飞”服务品牌体系不断丰富,推出“青易飞日韩”品牌礼遇,联合40家机场提供“一次值机、行李直挂”服务,2024年中转旅客量突破255万人次,同比增长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