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4 16:58:00
近日,随着“立秋”节气刚过,秋粮作物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一喷多促”的重要窗口期。受前期旱灾影响,秋作物虫害呈重发生态势,河南省临颍县主动出击,抢抓农时,科学施策,全力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通过科学调配资源、强化技术指导等举措,扎实开展秋粮“一喷多促”,确保秋作物稳产增收。
立秋虽过,气温不减。临颍县的大豆目前处于结英鼓粒期,夏玉米处于籽粒建成至灌浆期。8月11日,临颍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指导组来到该县杜曲镇长枪王村田间,查看秋作物长势情况,现场“把脉开方”,开展技术指导,科学推进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秋作物中后期玉米病虫害主要有南方锈病、青枯病、褐斑病、玉米螟等;大豆上有炭疽病、霜霉病、点蜂缘蝽、食心虫;小辣椒上有日灼病、疮痂病、炭疽病、疫病、烟青虫等。”临颍县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梁世强告诉当地村民:“防治药剂可采用‘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芸苔素内酯水剂+磷酸二氢钾+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杀虫剂’,采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均匀喷雾,达到‘一喷多促’效果!”
针对前期全县旱灾现状,不同乡镇受灾情况差异,临颍县农业农村局相关部门狠抓“一喷多促” 关键措施、突出重点、优化配方。对灌水及时作物生长正常地块,以“促早熟、增粒重”为核心,选用磷酸二氢钾等水溶性肥料,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光合效率;对受旱灾影响作物生长抑制地块,喷施磷酸二氢钾、中微量元素水溶肥和抗逆制剂,促进作物及时恢复生长。同时,严格规范作业流程,保障作业安全。作业时间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段,选择在上午9点前或下午4时后进行,遇风力大于3级以上或下雨天气,停止施药;喷后24小时内如果遇中到大雨及时补喷。在作业方式上,采用植保无人机喷药时亩喷施药液量应在2升以上,并添加沉降剂适当控制飞行高度和速度,并规划好施药飞行线路,避免漏喷和重喷。
病虫害防控是“一喷多促”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临颍县重点防治大豆点蜂缘蝽、玉米螟、白粉虱、辣椒烟青虫、甜菜夜蛾等虫害,玉米南方锈病、玉米褐斑病、大豆霜霉病、小辣椒日灼病、小辣椒炭疽病等病害。对霜霉病等叶部病害,可选用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等药剂;对玉米螟、白粉虱等虫害,可选用氯氟氰菊酯、吡虫啉等药剂。
在土地流转面积较多的杜曲镇,临颍县组织了多支专业飞防队伍,利用无人机对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开展“一喷多促”作业。据飞防作业负责人王跃亭介绍,无人机作业效率极高,单机日作业量可达500亩左右,不仅减少了农药浪费,还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临颍县峰盛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志峰正在查看玉米长势情况,“前几天,我发现所种的200多亩玉米上有了病斑后,就给杜曲区域站农技专家联系,专家们第一时间来到地里进行了会诊,确定为褐斑病并开了防治处方,第二天我就联系了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目前看防治效果很好。”流转种植600多亩玉米的朱志峰尝到了农技服务的甜头。
为切实保障今年秋粮丰收,临颍县加强监测预警,聚焦重大病虫害,加强智能测报,加密田间普查,及时发布预警,精准指导农民开展病虫害防治;加力推进统防统治,扩大政府采购统防统治,推动病虫防治市场化服务,加强统防统治服务质量监控,确保作业质量和防治效果;精心组织“一喷多促”,突出关键地块,抓住关键时期,优化作业配方,全力推进“一喷多促”大面积开展;全面高效开展病虫防控,突出防控重点,坚持治早治小,指导科学防治,实现全生育期、重大病虫害的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