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3 14:51:02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尽管有不利天气因素影响,全国物流需求仍保持扩张,企业内生动力较强,物流供需保持适配增长。
物流是连接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关键环节。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不但有助于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而且有助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近年来,伴随交通网络完善、物流枢纽健全、经济结构优化、物流技术创新以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我国全社会物流成本逐年下降。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降至14%,较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1个和0.2个百分点,为实体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循环注入了强大动力。此前印发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
不过,当前我国全社会物流成本仍高于发达国家8%左右的平均水平,距离政策目标也存在较大差距,全社会物流成本仍有较大下降空间。未来,除了持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优化运输结构、改善运营模式以及降低制度性成本,更需借助数智技术赋能并积极顺应绿色物流发展趋势。
数智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带来了机遇。伴随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的快速发展,智慧物流技术设备加快应用,网络货运、无人配送、低空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借助自动化仓储设备提升配送效率,利用智能化管理系统降低空驶率,使用新能源运输工具降低整体能耗,有效降低了物流费用,并提升了物流质效。当然,物流领域数智化绿色化变革也面临着转型成本高、技术研发滞后、应用场景较少、数据开放互联不足、智慧物流生态不成熟以及政策支撑体系有待完善等诸多挑战。应该进一步从技术、组织、政策等方面系统培育物流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强传统物流行业的数智化、绿色化改造,推动物流行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一方面,支持新技术新装备开发应用,借助产学研协同推进重大物流技术、重要物流装备和智慧物流系统研发创新,促进大数据、5G、北斗导航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推动物流设施设备数字化升级,利用好各类政策手段加快智慧港口、智慧公路、智慧物流枢纽、智慧物流园区等新型设施发展,推广使用无人车、无人仓和无人装卸等技术装备。
另一方面,强化物流数据开放互联,建立健全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领域以及海关等政府部门物流数据的动态互联机制,促进政企物流数据的共享、开发与利用,同时建立健全企业物流数据采集、提取、应用、保护等机制,促进企业物流数据市场化。拓展智慧物流商业应用新场景,创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数据要素配置方式,鼓励企业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相结合的物流新模式,加强仓配运智能一体化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
此外,还应该推动物流领域绿色化转型,包括加快绿色低碳、高效节能物流技术和设施设备应用,支持集散枢纽、分拣中心、仓储设施、运输工具等绿色化改造升级,加快建设充换电设施、加氢站并布局氢燃料电池牵引车和载货车示范专线,提升物流包装标准化、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无害化水平,以及加强托盘、周转箱等标准载具推广和循环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