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3 09:53:52
8月12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记者从活动情况介绍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以年均2.4%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5.6%的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30%左右。
图为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情况介绍会现场。经济日报记者 林语晋摄
众所周知,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资源禀赋呈现“富煤缺油少气”的特点,节能降碳任务艰巨。重庆是如何做到大幅度节能降碳的?
首先是优化产业结构,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盘。重庆以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为牵引,也就是两个“3”、1个“6”、1个“18”,指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包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3大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包括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软件信息服务;6大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包括新型显示、高端摩托车、轻合金材料、轻纺、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18个“新星”产业集群,包括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AI及机器人等12个高成长性产业集群和卫星互联网、生物制造等6个未来产业集群。2024年,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4.6%。同时,重庆有序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能效为导向促进产业低碳转型,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11.8%。
第二是改进“算法”。重庆引入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评价机制,有效促进重点用能企业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用能成本,持续挖掘增长潜力。“十四五”以来,重庆持续推动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能效提升,全面推行“能效诊断+改造升级+节能监察”一体化能效“普查”模式,累计为700余家企业开展节能服务,对1000余家企业开展工业节能监察。
第三是提升含“绿”量,加快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重庆促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实施燃煤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煤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7克/千瓦时。加快推进天然气勘探开发,页岩气产量增速连续12年保持增长。推进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持续推进“百万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和“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6.5%,创历史新高。
图为重庆大渡口区建桥工业园,这里是国家级绿色园区。钟戈摄
如今,重庆绿色循环发展经济体系逐步成型。全市纵深发展循环产业链,中心城区入选“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名单,长寿经开区、万州经开区、潼南工业园区、铜梁工业园区等4个园区建成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2024年全市循环经济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行业企业超2万家,从业人数达到15.3万人。数据显示,目前重庆已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70家、16个、18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9.5%、高于全国9.5个百分点。
正是这些绿色发展的“硬核”措施,支撑起重庆这个工业重镇节能降碳的优异成绩单。面向“十五五”,重庆正在勾勒更加低碳环保的高质量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