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社旗基层治理有妙招

夏先清 2025-08-12 23:20:42

驱车沿着平整的乡村柏油路,驶入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大冯营镇下徐村周庄自然村北口,波光粼粼的荷风鱼塘旁,一堵镶嵌着“文化周庄”四个大字的精美马头墙赫然撞入眼帘。站在周庄这座最醒目的地标前,满目浓绿铺陈起“国家森林乡村”的生态底色,鸡犬相闻映衬着“河南省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的幸福底气,周庄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脚步铿锵,和美乡村款款而来。

荷风鱼塘东侧,玉兰小树林下的玉兰茶社热闹非凡:十多张木桌几十条长凳有序摆放,村民们围坐在桌边纳凉休憩,听着《朝阳沟》,喝着大碗茶,摆开象棋擂,交流致富经……这方由乡贤陈涛自费购置桌椅建起的小小茶社,自2023年开张以来,不仅成了乡亲们的休闲娱乐中心,更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的惠民政策宣讲中心、邻里纠纷调解中心、健康养生培训中心、村务民意议事中心,打通了村民自治“微循环”。

“大家坐一块儿歇歇晌喝喝茶,实打实解决不少老少爷儿们的烦心事。”91岁的周金科老人在树荫下摇着蒲扇,对小茶社赞不绝口,“像宋江云和张英两家的地边纠纷,就是在这儿喝着茶说和的。”

宋江云和张英两家,本来邻里关系挺和睦,可因为耕地边界问题,吵吵嚷嚷就产生了隔阂。玉兰茶社开张后,在村“两委”的“协调”下,两家人经常会在茶桌前“不期而遇”。一盏清茶续着喝,一圈儿乡亲慢慢唠,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六尺巷”的礼让典故,你拉拉、我劝劝,讲“远亲不如近邻”的和谐美好,几个月下来,双方的气消了,问题解决了,现在两家又和好如初。

“还有刘芬家,以前婆媳俩小口角小摩擦不断,通过在茶社里喝茶唱戏唠家常,解开了思想疙瘩,传播了敬老爱小的家风,现在一家人和和睦睦。”义务为乡亲们烧茶水的周同朝一边给大家添茶一边说,“看着大家伙儿越来越好,感觉我这个‘茶官儿’当得值了!”

自2023年春,周庄村玉兰茶社一开张,便成了村民拉话说理的“根据地”。随着一碗碗热茶入口,一件件矛盾纠纷逐渐化解平息,热情真诚的待客之道、心平气和的畅快沟通,成为周庄村倾心化解民意纠纷、拉近邻里关系的生动实践。

玉兰茶社也是村民参事议事的“集聚区”。如何让村民在自治中找到主人翁意识,激发全体力量参与到乡村振兴发展中来,是周庄村党支部一直思考的问题。在疏通民情的基础上,村党支部又赋予了玉兰茶社参事议事的功能,村民们在聊完“家事”后,还会议一议“公事”。

2024年秋,镇里下拨了一笔沟渠治理款,但全村沟渠多、资金少,如何精准使用这笔钱,让项目谋划不走偏?村“两委”决定利用玉兰茶社这个平台让大家伙儿“说说事儿”,听取群众心声,集思广益找办法。话题一经抛出,村民们热情高涨,连续多日齐聚茶社,纷纷谈看法、提建议,还和村“两委”一道儿选地址、定方案,大家既当施工员,又当监督员,最终沟渠治理圆满完成,保证了质量,消除了隐患,顺应了民意,赢得了民心。

“玉兰茶社就是我们村委的‘第二办公区’。在这儿‘办公’既敞亮又接地气儿,大家伙儿感到无拘无束、自由随便,都愿意来说道说道。”说起玉兰茶社,村党支部书记周江涛畅快又自豪,“玉兰茶社还把我们村聊成了远近闻名的电商村呢!”

2024年初,如何推动周庄村产业发展的话题在玉兰茶社引起群众热议,在大家伙儿的一言一语中,当过国企老总的乡贤陈涛又成立电商合作社,把村民们种出来的红薯、芝麻叶、艾草和生产的粉条、玉米糁、香包等,腾“云”驾“电”卖到了全国各地,为村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新路。

“玉兰茶社的作用还大着哩!”周同朝介绍,玉兰茶社运营后,每周五的“文化夜市”雷打不动,村卫生所在这里开健康讲座、教太极八段锦,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这里组织政策宣讲、经典诵读,还有喜欢文艺的村民亮嗓子来一段小曲儿、展身段跳几曲广场舞……“这里的晚上比白天还热闹!”

8月8日恰逢周五,红灯笼亮了,大音箱响了,乡亲们来了,一盏盏茶碗间,一声声蝉鸣中,玉兰茶社开始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欢腾,奏响了酣畅淋漓的幸福序曲。

“热茶能化心头雪,细雨可润陌上春。”正如玉兰茶社挂着的这副对联,周庄村用一碗清茶做“催化剂”,将邻里和睦变成发展动能,实现华丽转身:村里连续举办了12届农民文化节和多届端午诗会,文化周庄挺起文化自信;连续多年实现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平安和谐带来幸福安康;周庄女子工坊成功入选国家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加工的产品在全国非遗品牌大会上展出;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乡村等荣誉纷至沓来,今年还拿到了“全国文明村”的金字招牌……乡村振兴的路上,玉兰茶社的故事仍在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