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7 21:59:56
在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5位来自电影行业的代表围绕“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 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主题,共同讲述大银幕上的新故事。
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如今,在短视频、微短剧流行的时代,电影如何魅力依旧?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隽表示,只要在内容创作上苦下功夫,探索电影新题材,努力拓展电影的创作空间和表现形式,更加深入地倾听人民的心声,反映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变迁,弘扬真善美,塑造出鲜活的形象,讲出动人的故事,拍出好的电影,观众仍然热爱电影。
最近,由申奥编辑并执导的《南京照相馆》正在热映。他说:“在日常的创作当中,我比较注重对社会题材的发掘,同时也比较擅长用现实主义手法拍摄电影、构思剧情。我认为电影不仅是一个娱乐产品,更是一种传播社会价值、传递正能量的工具。”如果把微短剧与电影相比较,在申奥看来,微短剧跟电影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关系,在不远的未来,微短剧一定会朝电影的方向,学习电影优良的制作,电影也会向微短剧借鉴叙事节奏快、情节跌宕起伏等优点。两者共融、共存,去满足不同观众在不同观赏条件下的不同需求,可以达到多元、立体的视频生态效果。
面对AI的挑战,追光动画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制片人宋依依认为,动画电影和AI的结合被很多人看来有天然的契合度,不过电影的核心在于情感共鸣、艺术表达、人文思考,仍然依赖人的创作和判断。“作为从业人员,我们应该加强对于人文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思考和研究,努力挖掘、创作更打动人心、反映时代精神的好故事好作品,在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可能性下,给观众提供更好的大银幕视觉感受。”宋依依说。
这几年,我国影视视效的进步有目共睹。陆续完成了《流浪地球2》《解密》《刺杀小说家》等大型视效电影制作的墨境天合无锡数字图像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视效总监魏明介绍,虽然视效常被认为是幕后工作者,但“看不见”不等于不存在,更不等于没有价值。“它实际上是从事电影行业幕后工作者最真实、最正常的一种创作状态。我们以技术为支撑,讲好故事、建立情感,助力了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电影的魅力是沉浸式的,未来将把更震撼的画面、更硬核的技术和更热情的态度投入到电影的制作中。”
如何做好电影产业,贵阳越界影城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开放从影院经营者的角度谈到,沉浸式观影体验是电影的核心竞争力,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强化大银幕的声画优势。同时,强化影院的社交属性,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以及影城氛围的营造,让观众因为仪式感选择走进影院。另外,还要做好票根经济,结合电影+文旅、电影+美食、电影+体育等,满足观众多元化的体验需求,促进电影和各个产业的融合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敖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