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高效办赛

□ 本报记者 刘 畅 2025-08-07 06:14:23

8月初的成都,连日高温带来用电负荷持续上升,成都第12届世界运动会保电工作迎来“大考”。世运会智慧保电指挥中心大屏幕上,电网脉络清晰可见。“电流流到哪里,监测管控就到哪里。”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天府新区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主管刘佳宇告诉记者,数字模型替代人工监测,预警速度提升90%以上。

高效不仅体现在电力保障,成都世运会严格遵循“就近参赛”“体验城市”原则,在运动员村A区和B区构建以客群体验为中心,覆盖礼宾、抵离、交通等各环节的高效服务保障体系。

志愿服务是赛事服务的重要一环。从开闭幕式、世运村、主媒体中心到各竞赛场馆等核心区域,500多个志愿服务站(点)近万名大学生志愿者将在各自岗位上为赛会提供扎实、高效的志愿服务保障。“我的主要工作是接待外宾,将用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投入志愿服务。”来自四川大学的志愿者郑欣悦说。

成都世运会的筹办处处体现着简约、绿色、共享的理念。据了解,成都世运会27个竞赛场馆(场地)中,18个为既有场馆局部功能调整,9个依托湖泊公园临时搭建,没有新建场馆。

走进成都体育学院场馆中心游泳馆,蓝色的水面让人心旷神怡。成都体育学院场馆中心执行副主任兰仁钦告诉记者,该馆在今年上半年举办过2025年世界运动会巡回赛(成都站)活动,采用“巡回赛—正赛”两阶段共用模式,LED灯光系统、扩音设备等关键设施可直接服务于正赛,实现设施高效复用,避免重复投入。

作为成都最早建成的综合性体育馆之一,城北体育馆承担世运会体育舞蹈3个竞赛项目的比赛。“场馆办公区和志愿者之家的桌椅、文件柜等物资均为借用,赛后将物归原主。”成都世运会城北体育舞蹈场馆中心副主任赵玉说。成都世运会完赛后,所有比赛场馆都将实现可持续利用。此外,还将梳理形成一批世运会项目竞赛规则、场地设施等赛后保留清单,让赛事成果惠及广大市民。

重大赛事不单是体育竞技,也是惠民和拉动消费的亮丽名片。按照群众喜闻乐见、方便参与的方式,成都积极开展“万人千场”友谊赛、“世运新十二月市”全民体验、“跟着赛事去旅行”等系列活动,新建改造体育公园77个,建设社区运动角407个、天府绿道新空间830处。成都提出,今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超1500亿元,体育消费规模突破800亿元。(经济日报记者 刘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