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6 09:45:28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发挥重要作用。
促进优质基础教育普惠共享
去年9月开学季,江苏南通如皋市新开了一条公交专线,从城区往返30公里外的白蒲镇,主要服务对象是数百名从城区到白蒲中学就读的学生及家长。
这种“反向流动”,源于优质高中在南通乡镇落地。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朱全中说,乡镇高中教育质量提升有助于稳定乡镇生源,带动乡镇初中和小学发展,推动乡镇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据了解,南通现有乡镇高中20所,其中四星级高中16所。
公平的基础教育体系,让孩子在各个阶段都能享受到有质量的教育。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2.0%,我国基础教育普及水平总体达到世界中上行列。
科技为基础教育普及提供了坚实保障。在宁夏,各校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了1200多所数字孪生学校,集聚3000多名学科教师,实现了农村学校与城市优质学校线上结对。
内蒙古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试点,实现省级频道与国家平台深度联通;北京整合市级优质课程资源,打造“空中课堂”平台;云南城区优质校与乡村校结对,利用5G技术开展“1+N”同步课堂……如今,优质课堂“时空”交叠处处可见,优质课程跨越山海时时可及。
发展职业教育铸就大国工匠
沿着白鹤滩水电站库区河谷一路前行,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毕业生李小飞正在进行水电站地壳形变监测。白鹤滩是“西电东送”国家重大工程,总发电量已突破2000亿千瓦时。“能够在这样的重大工程中贡献力量,我十分自豪。”李小飞感慨。
近年来,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中,70%以上的新增一线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彭斌柏说,职业教育为重大工程的重要环节、重要技术筑牢人才基础,保障了关键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截至2023年,我国共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11133所,在校生近3500万人,形成了中职、专科、本科完整的层次体系,是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每年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约1000万人。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才能源源不断培养更多能工巧匠。近年来,职业院校充分发挥专业集群优势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作用,加速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学校的订单班模式,让我在实践中提升了技能。”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张佳淇说。近年来,该学院与海康威视、京东、华为等企业深度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共开设特色班级71个,已培养学生1843人,对口率达98%,形成了“实习即就业、就业即成才”的良性循环。
今年4月,教育部启动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采取头部企业、高水平学校、行业组织“三组长”制,围绕教学关键要素进行系统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从知识传授向综合技能提升转变。
做强高等教育锻造科创英才
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结合点,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关乎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力和人才竞争力,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846.00万人。其中普通本科在校生2085.91万人,在学研究生409.54万人。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实现教育强国目标,教育质量也是关键因素。面向智能文明时代,一流大学如何发力?顶尖人才培养模式如何优化?
各高校用实际行动来回答好这一时代之问。在科技攻坚方面,清华大学设立“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和“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哈工大进行“创中学、学中创”模式改革;浙江大学成立基础交叉研究院,聚焦交叉融合创新。
在人才培养方面,复旦大学提出“干细胞式”人才培养理念,将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从专业变成项目;天津大学推行“新工科教育迭代跃升行动”,建设了14个开放型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优化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机制。
改革之下,一批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南开大学发现了全新的手性螺环配体骨架结构,复旦大学创制的新型介孔催化剂大幅提升原油资源利用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研制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强大的高校“科技舰队”,正在科学世界奋力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