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5 15:04:34
今年以来,科创板新增披露50余单并购交易,交易活跃度明显提高。2024年6月份,“科创板八条”发布,提出“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随后9月份,“并购六条”发布,推出了活跃并购重组市场的一系列政策举措。随着政策渐次落地生效,科创板并购重组市场出现积极变化。
据上交所统计,“科创板八条”发布后,科创板公司披露股权收购交易超110单,政策推动作用明显。其中包含35单现金重大收购及发股类并购交易,远超2019年至2023年合计数的17单。2025年以来,新增披露50余单并购交易中,22单为现金重大收购及发股类交易,占比达四成。
在交易活跃度提高的同时,并购重组市场支持新质生产力导向鲜明。“科创板八条”发布后,科创板新增的35单现金重大收购或发股类并购交易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分别有21单、6单、5单。同时,已出现多单典型的同产业整合,如华海诚科收购衡所华威,是半导体材料细分领域国内第二收购国内第一的交易,双方整合后的出货量预计将跃居全球第二位。
上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科创板并购交易均为产业并购,且主要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围绕同行业或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效应不断显现。
“科创板并购重组市场的活跃强化了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能力,能够加速产业整合与技术升级,推动政策引导资源高效集聚和构建新质生产力培育生态。”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表示,一方面并购重组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优化配置,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高技术领域企业通过并购填补技术空白、强化核心环节,实现技术协同与产业升级。另一方面活跃并购市场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成长通道,通过整合创新资源,促进企业规模化发展和核心竞争力跃升,最终形成以资本市场为枢纽的新质生产力培育体系。
同时,并购标的资产范围不断扩展,未盈利标的、海外标的和拟IPO企业有所增加。据统计,“科创板八条”发布后,新增30单拟收购未盈利标的、14单收购海外标的、8单收购拟IPO企业。其中,芯联集成收购芯联越州、晶丰明源收购易冲科技、沪硅产业收购控股子公司少数股权等,均为科创板公司收购具有发展潜力的亏损标的。南微医学收购英国CME公司、凌云光现金收购丹麦JAI公司等,则是科创板公司跨境并购典型案例。
田利辉认为,“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通过制度创新,如允许并购未盈利资产、简化流程,显著提升交易效率,引导资本向硬科技领域集中,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此外,“科创板八条”发布后,市场上新增并购案例的支付方式也更加丰富,多家公司运用可转债、定增募资、并购贷款等方式实施并购交易。
除股份与现金组合外,华海诚科收购华威电子、阳光诺和收购朗研生命,拟综合运用股份、定向可转债、现金的支付工具,通过多样化支付手段提升交易可行性。凌云光通过向特定对象募资7.85亿元收购境外标的JAI公司,既满足了境外股东的现金退出需求,也缓解了自身的资金压力。
在政策赋能下,科创板并购重组的市场化特征更加凸显。“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体现市场化估值水平、多元化估值方式、差异化定价安排的案例竞相涌现。
例如,三友医疗、思瑞浦等多单交易采用差异化作价,根据不同交易对方的入股成本或承担义务确定不同作价;思瑞浦、芯联集成、华海诚科等交易标的资产采用市场法评估,根据市销率、市盈率等方法测算估值;圣湘生物收购中山海济的交易采用“Earn-out”机制,在基础估值之上,根据业绩实现情况进行追加,体现了估值机制方面的创新设计。
东源投资首席分析师刘祥东表示,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科创板并购重组市场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政策创新引领、市场活力支撑、产业需求驱动的并购市场新气象不断呈现,高质量产业并购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格局日益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