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CF中国开源大会在沪举办

李治国 2025-08-04 13:38:00

2025 CCF中国开源大会(CCF ChinaOSC)日前在上海举办。的。大会以“蓄势引领、众行致远”为主题,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和CCF开源发展技术委员会承办,大会聚焦开源操作系统、开源芯片、开源大模型、开源具身智能等关键方向,邀请来自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专家与开源领军人物,围绕开源技术的前沿进展展开深度交流。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表示,开源不仅仅是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的技术风尚,更是推动开放发展、共同发展的重要路径。大学也要走“开源”的发展之路。一方面,打开学科与学校的边界,以目标和任务为导向,跨学科、跨组织地合作,构建一种“只有岗位,没有单位”的大协作机制,将四大战略科技力量联动起来,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另一方面,强化人才与科技成果的供给。大学应该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更加充沛的源头活水。交大和华为构建的“目标共识、人事共通、任务共担、成果共享”的合作新范式,为攻关鸿蒙核心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平台。同时上海交大也在国内率先成立开源鸿蒙技术俱乐部,不仅在核心技术攻关上奋勇当先,更要注重将开源鸿蒙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培养面向下一代操作系统的领军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郑纬民在《大模型推理服务在系统层面的挑战》报告中,系统梳理了从数据获取、预处理、训练、微调到推理的完整生命周期,展示了系统研究在支撑智能时代工作负载中的核心地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首席顾问鄂维南表示,AI正在经历从“模型中心”向“数据中心”的范式转变,只有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数据基础设施,才能进一步降低人工智能落地的门槛,推进人工智能的规模化落地。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云霁表示,大模型技术的崛起,为解决高质量产出来源的挑战带来了新的机遇,为处理器自动设计、基础软件智能优化、专家知识转化等领域提供了强大工具,有望重塑开源芯片生态的构建模式与产业格局。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领军科学家乔宇教授在《人工智能开源浅见:从模型代码到平台生态》中,强调了开源在人工智能领域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阐述了在人工智能领域开源的发展与趋势,并介绍了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在人工智能开源领域的成果,尤其是书生大模型开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