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3 08:57:38
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北麓,树木苍翠,碧空如洗,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坐落于此。这是国内首座国际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馆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苏、美等国空军和航空战士在中华大地上联合抗击侵华日军的丰富史料。
展厅内,走过机舱造型的长廊,只见展板上清晰地展示着抗战初期中日空军情况:抗战之初,我国空军仅有约300架可用战机,机种繁杂;而侵华日军拥有约2000架战机,性能优良。在如此悬殊的实力差距下,中国空军仍英勇应战——高志航、陈怀民、阎海文、乐以琴、任云阁……展柜里,陈列着他们的皮手套、毕业手链、军用耳机、风镜和革命烈士证明书的原件或复制件;场景再现区,战机驰骋碧空,一名飞行员正准备登机奔赴战场,驻足观看,仿佛置身于80多年前硝烟弥漫的空战现场。
在家书记忆展区,航空英烈家书中的动人话语被摘录出来,刻在亚克力展牌上。“阵中无勇非孝也!儿虽不敏不能奉双亲以终老,然亦不敢为我中华之罪人!”1937年8月淞沪会战前夕,空军战士张锡祜在给父亲张伯苓的家书中写道。12天后,他在从江西吉安赴南京参加对日作战的途中,因天气恶劣坠机殉职,年仅25岁。
在国际援华展区,展板上写着美苏志愿航空队援华概况,以及国际航空烈士生平事迹、援华故事。1942年,以中、美、英、苏为首的26个国家,签订《联合国家宣言》,形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各国援华飞行员与中国空军在同一片蓝天下并肩作战,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来自广东佛山的12岁初中生成骏熙取下文件盒中的英烈档案仔细翻阅。“我们抗战很不容易,装备差距太大了,这些烈士牺牲的时候都那么年轻。”自小爱好军事和历史的他说,“我以后也想参军报国。”
走出展馆,来到航空烈士公墓入口。拾级而上,远远可以看见“V”字形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矗立在蓝天下。该纪念碑由张爱萍将军题书,于1995年9月3日落成。纪念碑后,30座黑色大理石英烈碑如羽翼般呈弧形排列,上面镌刻着4299名中外抗日航空烈士的名字。
近年来,纪念馆陆续开展“飞鹰·航线”等史料寻访行动,持续进行英烈碑勘误和补刻工作,也不断有社会各界人士和国际友人前来捐赠史料,这对纪念馆进一步加强抗日航空史研究、展示与宣传英烈事迹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