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31亿用户构建全球最大AI试验场

佘惠敏 2025-08-03 06:55:02

国家网信办近日透露,截至目前,我国共有490余款大模型在国家网信办完成备案,大模型应用的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过31亿,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调用用户总数超过1.59亿。这组数字昭示着中国人工智能(AI)产业进入了一个历史时刻:全球规模最大、场景最丰富、迭代最迅速的AI试验场已然成型。

AI大模型个人用户注册数是中国人口规模的两倍多,说明一个人注册多个用户账号是普遍现象。如此庞大的用户注册数量,将为中国AI产业发展带来哪些红利?

数据红利。31亿用户每天产生的对话、图片、视频,就像给AI投喂的“超级饲料”,将帮助大模型持续进化。比如问AI“怎么种草莓”,老一辈果农和农业大学研究生的提问方式完全不同。这些差异将让AI进化得更懂“人话”,甚至能猜到你下一句想问什么。

场景红利。从工厂流水线到直播间卖货,从医院读片到田间无人机,中国几乎把所有行业都变成了AI的“练级副本”。比如深圳工厂用AI质检,河南农田用AI预测病虫害。这种实战训练,国外AI根本羡慕不来。

生态红利。用户多意味着市场大,开源已成为头部企业抢占市场的共同选择。开源大模型就像“共享充电宝”,小公司花点小钱就能用上顶级技术。这种“技术超市”模式,正在催生无数神奇应用。

当然,红利巨大,挑战也同样巨大。

算力挑战。训练大模型就像给AI“喂饭”,AI饭量惊人,厨房设备就得给力。现在全球AI算力芯片市场就像被英伟达这家“外国大厨”垄断的餐厅,最近还爆出他们的芯片有安全隐患,这不是更得倚重国产芯片吗?华为、寒武纪这些本土企业的AI芯片已经上桌了,但咱们的“炒菜手艺”还在练级阶段,得继续加油!

安全挑战。31亿账号玩AI的背后,藏着不少“炸弹”。聊天记录、照片可能被偷看,这是隐私泄露炸弹。用方言提问总得不到好答案,这是算法偏见炸弹。AI生成的明星带货视频能以假乱真,这是深度伪造炸弹。AI发展太快了,这让相应的监管框架和技术标准仍处于追赶状态,企业自查和政府监管也经常各顾各的,协同机制有待完善。

科研挑战。与美国相比,我国在大模型核心技术方面仍有差距,算法设计、开发框架这些“基本功”还是美国更扎实。在基础研发投入方面,美国就像个持续氪金的资深玩家。不过好消息是,咱们追赶的速度比他们预想的快得多!斯坦福大学《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提出:中美顶级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性能差距已从2023年的17.5%急剧收窄至0.3%,近乎“零代差”。

31亿用户不仅是市场规模的标志,更是国家创新能力的一次极限压力测试。从“用户规模最大”到“综合实力最强”,并非顺理成章的坦途,我们还需走好四条路。

走好夯实算力底座之路,加快国产AI芯片的规模化商用和迭代升级。走好强化基础研究之路,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攻关。走好完善治理框架之路,平衡创新发展与风险管控。走好全球开源高地之路,鼓励全球开发者协同创新,以中国智慧定义国际新规则。

当AI遇上庞大用户群体的真实需求,爆发的能量可能远超所有人想象。谁能率先把“最大试验场”转化为“最强创新场”,谁就将在新一轮全球AI竞赛中赢得主动。期待31亿用户不仅是数字的奇迹,更成为智能革命的真正动力。

科创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