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浙皖协同立法,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深层次制度变革

李治国 2025-08-02 13:04:51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人大常委会日前分别表决通过了《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并将共同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

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立法,是解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层次问题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快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举措。上海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长三角地区在科技创新协同中取得的成果,源于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深层次变革。

据了解,在共推创新协同机制方面,三省一市科技部门联合印发《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建立“4+1”工作协同机制,形成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工作专班及其秘书处的工作架构,工作专班建立季度会议机制。

在共蓄战略科技力量方面,长三角地区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形成合力。合肥实验室在上海设立基地,苏州实验室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中科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共同开发出“风乌”气象海洋预报大模型体系。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南京大学、浙江中电海康、安徽科大讯飞等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共建8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两心同创”加速推进,上海高等研究院承担合肥先进光源关键设备研制任务,安徽本源量子科技与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率先实现“量超融合”。

在共创联合攻关机制方面,科技部会同三省一市建立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探索以“揭榜挂帅”形式,组织跨区域联合攻关计划。2022年以来,面向国家和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征集企业需求329项,对外发布重点需求89项,立项支持64项。2024年以来,以联合攻关项目为牵引,启动建设两批共24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三省一市去年还签署了《关于加强基础研究合作的框架协议》,组织实施长三角联合攻关(基础研究)项目,立项支持15项,开展面向产业应用基础研究的“同题共答”。

在共享科技资源开放方面,“科技资源+科技服务+科技政策”融通的跨区域服务平台已纳入大型科学仪器49518台(套),仪器总价值超590亿元。目前,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已在上海、浙江、江苏全域以及安徽部分区域实现互联互通,为三省一市企业兑付科技服务超7000次,服务总金额超5.5亿元,创新券支持金额超1.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