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2 06:53:06
适逢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以光影铭记烽火岁月的创作热情持续高涨,微短剧等新兴文艺形式为抗战题材提供了广阔探索空间。《马背摇篮》《怒刺》等一批微短剧正在紧锣密鼓的创作中,以轻体量、快节奏、接地气的方式,讲述抗战故事,激发奋进力量。然而,也有部分微短剧盲目追求流量,刻意迎合所谓“爽点”,炮制出“手撕鬼子”“以一敌百”等荒诞情节,令人咋舌。
抗战题材娱乐化危害大。将现代技术手段简单粗暴嫁接到真实抗战情景,把英雄塑造成无所不能的“超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抗战历史的真实性与严肃性。坚韧不屈的伟大抗战精神,是抗战历史赋予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过度娱乐化表达,既是对民族苦难的亵渎,也是对牺牲者的不敬。尤其对年轻一代来说,“抗战神剧”可能会传递错误的历史认知与价值取向,导致年轻人对历史产生误解,不利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专项管理提示,直指“违背军事常识的奇功神技”与“家国叙事矮化为个人复仇”的创作痼疾,明确要求杜绝极端“反智”“雷人”剧情,摒弃缺乏历史逻辑的创作模式。监管及时亮剑,为创作抗战题材微短剧指明方向,有助于市场迎来品质跃升。
真实,是文艺作品直抵人心的力量源泉。特别是对待严肃的抗战历史,必须心怀敬畏,以严谨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创作。近期暑期档电影《南京照相馆》口碑与热度双升,银幕震撼正源于对真实历史的忠实呈现。微短剧作为活力充沛、受众广泛的文化新业态,是文艺创作的“轻骑兵”,讲述抗战故事,获得更多关注,有其独特优势。然而,创新不意味着以荒诞换取流量,也不能忽视社会责任。平台需强化审核把关,坚决摒弃背离主流价值、亵渎历史的劣质内容,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佳作提供舞台,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
真正的创新不是炫技,而是用技术赋予历史温度。正如AI短片《你的样子》通过面部重建与动态渲染技术,让10余位抗日英烈跨越时空与当代人“重逢”;《如愿》让八路军战士穿越时空眺望今日山河,表达对抗日英烈的深切怀念。对文化产业来说,技术创新只有为内容服务,才能焕发真正价值。
抗战题材是文艺创作的富矿。烽火岁月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发人深省的事件,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灵感。讲好抗战故事,要深掘精神富矿,以敬畏之心对待历史,以创新表达连通当下,让气壮山河的民族记忆在新时代焕发出震撼人心的传播力与感召力。这既是当代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更是对80年前烽火岁月的庄严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