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激活万亿消费市场

王轶辰 2025-08-01 19:34:14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即时零售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预计到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

今年以来,电商平台纷纷投入即时零售市场,在原有业态的基础上,开始形成具有新型服务业电商特征的“大消费平台”模式,短期内出现了在外卖领域的消费热点现象,长期看为激活消费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即时零售市场的发展是必然趋势,是市场、技术和政策三轮驱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举办的“促消费、谋创新、激发活力:餐饮业和服务业的新突破”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说。

据孙文凯分析,推动即时零售市场发展最核心的是变化的市场需求。当前群体受教育程度提高,高教育群体的消费模式与其他群体有所不同,一是这类人群收入高消费量大,二是消费多样化个性化,三是注重消费体验,关注即时性、便利性,同时注重品质健康,也会更深度地利用数字化工具。“这些需求特点和线上即时零售相匹配。”

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峄看来,区别于传统电商满足的多为可延迟的需求,即时零售的核心在于满足“此刻就要”的迫切性消费。因此,即时零售绝非简单的消费渠道转移,其核心价值在于精准捕捉并满足“即买即用”的增量需求。

供给方面也有助推因素。众多商家从线下到线上,寻找更多可能盈利空间,提供更多服务类型。孙文凯认为,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衍生出了更大的市场,促使供给方在提供相关的商品和服务时更有动力。

即时零售之所以形成迅猛发展之势,技术水平的提高不可或缺,包括数字平台对接功能,冷链、仓储技术,餐饮餐具、快递服务等的技术进步,使得交易阻碍越来越小,更快速满足供给端需求,挖掘各类消费场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是一种边际改进。

阿里巴巴淘天集团公共事务副总裁、研究中心主任徐飞表示,当前所谓的“外卖大战”是即时经济发展的爆发式体现,本质上是新技术驱动下对新需求的满足,是即时消费基础设施升级、供给体系持续完善、配送网络建设和技术不断优化的结果。

平台是一个生态,生态则强调协同效应。通过平台内企业和消费者互相的竞争、学习、联动,进而产生更多新需求,让价值创造功能得以实现。孙文凯以餐饮业为例指出,即便大型餐饮企业规模不小,但在数字化方面仍然没有规模优势,也没有技术优势,很多时候要依靠平台企业。目前就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出的政策来看,希望平台企业通过统一平台及小快轻准软件满足不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需要。

“平台还能够起到市场规范作用。例如,商家产品如果欠佳,通过平台上的评价机制或惩罚机制,能够让其更好的标准化、高质量化生产。”孙文凯认为,依靠平台还有助于骑手管理。当前,骑手的收入高于很多白领,平台的服务能力在提高,能够更好地服务员工。平台间的开放竞争也避免了平台垄断带来的问题,比如对商家、骑手过度苛刻的现象现在已经大幅改善。如果一个平台对商家和骑手福利不友好,商家和骑手会转移到另外平台,竞争提高了整个即时零售市场的环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