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09:24:26
7月23日,东盟+中日韩(东盟+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在其最新发布的《东盟+3区域经济展望》(AREO)季度更新报告中预测,东盟+3地区2025年经济增长率将放缓至3.8%,2026年进一步降至3.6%。这一预测较4月预测分别下调0.4个和0.5个百分点,主要反映了美国关税措施和全球需求放缓的影响。
AMRO首席经济学家何东表示,尽管面临全球贸易动荡,东盟+3地区仍处于相对强势和有韧性的位置。然而,美国加征关税举措的不确定性以及全球需求减弱给区域经济增长带来了显著压力。报告指出,美国加征关税举措的升级和全球金融环境的收紧是该地区面临的主要风险。尽管如此,区域内经济体的国内需求依然强劲,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通胀与金融市场表现看,尽管中东紧张局势导致油价短暂上涨,但东盟+3地区的通胀率预计将保持在较低水平,2025年和2026年均约为1%。核心通胀率虽略有上升,但整体仍处于可控范围。金融市场方面,区域货币普遍对美元升值,显示出较强的韧性。然而,美国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仍对金融市场造成了一定的波动。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实施“对等关税”,引发东盟+3经济体的股市大幅下跌。在美国将“对等关税”实施推迟90天后,金融市场出现部分恢复情况。
具体来看,虽然在东盟主要国家中,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菲律宾等都被列入美国政府加征关税的名单中,但东南亚主要的股市整体抗跌态势较强,一方面市场对关税升级已有预期,另一方面新加坡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吸引了避险资金流入。
上半年,东盟+3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由国内需求推动,并得到净出口的支持。此外,半导体需求的持续增长也为制造业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最新发布的2025年春季预测显示,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在2024年增长19.7%的基础上,预计2025年将增长11.2%。
面对贸易冲击,该区域的政策制定者已预先采取防范措施,包括放松货币政策和增加财政支持。自4月以来,东盟+3经济体中有一半的中央银行已降息,以应对通胀温和与增长担忧。菲律宾在4月率先降息,与印度尼西亚一起,本季度已两次降息。韩国、马来西亚等多国也已降低利率。此外,该区域多个国家实施了财政措施以减轻关税影响。
报告强调,加强区域合作和深化区域一体化对于增强该地区的长期韧性至关重要。东盟+3地区需要通过加强区域合作,保持开放态度,并坚定支持基于规则的多边主义,以应对外部冲击并创造新的增长机会。
尽管区域政策制定者已采取措施缓解贸易冲击,但该地区的经济前景仍面临高度不确定性。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升级、全球金融环境的收紧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是主要风险。此外,美国和欧洲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也可能对区域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分析显示,经济传导主要通过能源价格渠道进行,持续的冲突通过提高战争风险溢价、增加海运保险费率和延长运输路线带来的更高运输成本产生复合效应。该地区对能源进口的重度依赖放大了对供给侧冲击的脆弱性,实际影响因各经济体的战略储备、替代供应安排以及应对持续价格波动的需求管理能力而显著不同。
报告认为,东盟+3地区在2025年和2026年将面临经济增长放缓的挑战,但区域政策制定者的积极应对和区域一体化推进将有助于增强该地区韧性。面对全球贸易动荡和美国加征关税举措的不确定性,加强区域合作和支持多边主义将是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经济日报驻新加坡记者 朱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