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09:07:20
“十四五”期间,800余万抚恤优待对象纳入国家抚恤补助范围,建成61万余个到村和社区一级的退役军人服务站点,累计支持438个优抚医院、光荣院、烈士纪念设施建设项目……在国务院新闻办7月31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退役军人事务部部长裴金佳表示,“十四五”期间,退役军人安置率等约束性指标全部如期实现,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等预期性指标稳步落实,部分超额完成,有效提升了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
健全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是解决政策落实、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十四五”以来,退役军人事务部高度重视服务中心(站)建设,持续提升服务保障的基本效能。
“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团结凝聚广大退役军人的桥梁和纽带,是服务保障退役军人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平台。”裴金佳说,“十四五”期间,退役军人事务部进一步健全从国家到村(社区)的6级服务中心(站)建设,建成61万余个服务机构。同时,还在有条件的高校、企业、商圈建立服务站点,就近就便为退役军人提供日常服务,“我们根据退役军人需求,建立职责明确、相互衔接、规范有序的服务清单。比如,乡镇(街道)服务站就思想政治引领、就业创业扶持、权益维护等6个方面明确了32项服务内容。”
在服务便捷化方面,退役军人事务部组织推进了退役军人服务APP,通过信息化赋能服务流程,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建成国家级退役军人综合信息数据库,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集成办理模式,将军人退役后涉及的事务整合为“一站式”办理。“我们还设立了退役军人事务员新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定期开展对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交流见学、技能竞赛。”裴金佳说。
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始终是广大退役军人的核心关切。“十四五”期间,退役军人事务部坚持把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头等大事,引导他们成为各行各业的生力军,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退役军人事务部就业创业司负责人盛保晨介绍,在扶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方面主要做了四项工作:一是在“政企合作”上广发力。退役军人事务部先后与69家央企、国企和大型民企签约,带动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与全国近2万家企业合作,引导企业落实“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退役军人”,“适当放宽学历、年龄等条件”的优惠政策。
二是在“搭建平台”上聚合力。完善退役军人服务APP招聘功能,推进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其他招聘平台资源共享;每年组织退役军人就业服务专项行动。累计举办招聘会5万多场次,140万余名退役军人达成就业意向。
三是在“创业创新”上激活力。会同有关部门出台金融信贷、场地支持等优惠政策,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退役军人创业创新。指导各地挂牌设立1988个创业孵化基地,组建14000多名创业导师队伍,举办两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营造创业创新氛围,促进退役军人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四是在“发挥作用”上增动力。加强“兵支书”“兵教师”“国防教育辅导员”等培育使用,推动开展消防员专项招录,引导退役军人继续为国家作贡献。约37万名优秀退役军人担任村(社区)两委委员,14800多名退役军人进入中小学任教,18000余名退役军人进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
在安置工作方面,“‘十四五’期间始终围绕‘把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好、作用发挥好’主线,通过盘活岗位和人才资源,调动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安置积极性,优化安置比例,实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同步推进专业人才直通安置,盘活科研类、飞行类等通用人才,实现‘转业不转岗’。”盛保晨说,截至目前已接收安置25万余名转业军官和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安置质效持续提升。
帮扶优待出实招
退役军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奉献了青春,部分人员到地方后因重大疾病、突发事件等陷入生活困境。“十四五”期间,退役军人事务部积极探索关心帮扶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在制度建设上,按照普惠和优待叠加的原则,出台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工作规范、加强退役军人司法救助等文件,明确帮扶要求。比如,在资金保障方面,要求各地把困难退役军人帮扶资金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在医疗救助方面,对困难退役军人医疗费用负担比较大的,要予以倾斜帮扶。
在平台建设上,搭建困难退役军人帮扶信息化服务系统,定期和民政部门比对数据,努力探索“一次申请,多方帮扶”联动帮扶格局。同时,发动社会力量做好困难帮扶工作,已经成立了1100多家关爱帮扶基金,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帮助困难退役军人的良好氛围。
此外,现役军人和军属、退役军人、烈士、因公牺牲和病故军人的遗属等都是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服务保障的优抚对象,党和国家始终关心关爱他们,社会尊崇尊重他们。“2024年是国家连续第20年提高优抚对象定期抚恤补助标准。我们不断完善‘保险+救助+补助’的优抚医疗保障体系,积极开展走访慰问和帮扶解困活动,扎实推进优抚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全国800余所优抚医院、光荣院,在‘十四五’期间改扩建提标80多个,服务保障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退役军人事务部副部长徐耀说。
为优抚对象家庭悬挂“光荣牌”、为优抚对象发放优待证、先后制修订《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法规政策10多项……如今,热心拥军优抚的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队伍不断壮大,优抚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更加可感可及,尊崇军人职业、尊重退役军人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