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防汛救灾丨民生谈

常 理 2025-08-01 09:08:28

眼下正值“七下八上”主汛期,强降雨、高温、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多发频发,多地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类安全风险交织叠加,防汛救灾工作进入最吃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

面对极端天气,只有绷紧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这根弦,以万全准备应对万一可能,才能确保安全度汛。

压实各方责任。前不久,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通报了今年全国防汛抗旱责任人2792名,督促各级责任人上岗到位、履职尽责并接受社会监督。水利部门落实小型水库“三个责任人”近17万人,落实山洪灾害防御预警发布和转移包保责任人79.7万人。要严格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及防洪工程与基础设施巡查防守责任,将责任链条延伸至每一个网格、每一处风险点,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紧盯重点区域。近期,河南南阳、甘肃白银等地发生局地暴雨洪涝,造成野外施工人员群死群伤,暴露出特殊区域防控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一突出短板,7月9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紧急通知,对汛期施工工地安全管理提出9条“硬措施”,要求切实把防汛责任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工地、每一间工棚,牢牢守住安全底线。此外,针对低洼地带、地质灾害点、城市地下管网、危旧房屋等重点区域,要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将风险隐患消灭在成灾之前。

谨防松懈麻痹。自然灾害具有极大不确定性,常常会打破传统认知。比如,近年来一些北方城市发生严重城市内涝,造成人员伤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北方常年未出现大暴雨的情况下,对突发灾害的警惕性有所下降。这警示我们必须深化对极端突发自然灾害的认知水平,提前预置抢险救援力量与物资装备,确保在灾害面前有条不紊、从容面对。

据预测,7月16日至8月15日,我国降雨呈“南北多、中间少”分布,珠江、黄河、海河、辽河等流域可能出现较重汛情,防汛防台风形势不容乐观。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扎实做好应急物资储备、转移避险安置、灾后救助重建等工作,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