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全力应对暴雨洪涝灾害

2025-07-30 06:44:23

北京:转移群众做好安置

受副高边缘暖湿气流影响,7月26日夜间,北京市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发生极端强对流天气,三区相继发布地质灾害红色、山洪灾害红色等预警。7月28日,北京市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7月28日20时,北京市防汛指挥部启动全市防汛一级应急响应,学校停止全部线下教学活动和野外教学活动,关闭所有景区、公园、林场,做好受威胁游客疏散避险。

北京市交通部门全力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启动多项停运管控措施,市郊铁路S2线、怀柔—密云线、通密线所有列车全部停运,省际班线全部停运,游船全面停航。针对山区公路水毁险情,北京市交通委全面开展灾害巡查、抢险保通等工作,全力组织对G234兴阳线、G111京加线、西火路等重点水毁路段开展抢通作业,采取多作业面连续奋战方式,已快速抢通12处水毁点段。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持续开展受损电力设施应急抢修。随着7月27日、28日再次出现强降雨天气,国网北京电力调派325支抢修队伍2597人在全市分区驻扎,部署205台发电车、358台发电机开展紧急供电。截至7月29日8时,共恢复密云、延庆和怀柔地区96个村庄以及部分高压用户供电。目前,电力抢修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密云区紧急转移群众,在村委会、中小学、民宿户、农家院、高处民房等安全系数高的点位设立临时安置点,全力保障群众住宿、饮食、医疗等基本需求。受本轮强降雨影响,密云水库上游来水量显著增加,为应对后续来水,7月27日15时,密云水库启动泄流,为后续可能出现的强降雨预留防洪库容。当前,密云区正集中力量开展“三通”抢修工作,与北京市水务局密切沟通做好密云水库下泄时沿岸住户及相关人员转移工作,抓紧梳理地质灾害及道路、河道受损情况。

怀柔区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防汛抢险工作,设置安置点107个,其中区级集中安置点3个,各紧急避险点和安置点已安排专人负责,生活物资保障充足。北京市应急管理局驰援9架无人机,为受灾群众空投物资3000份,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至7月29日4时,汤河口、喇叭沟门、宝山寺、长哨营地区联通、电信无线通讯已恢复。截至7月29日8时,怀柔区已抢通道路17处,安全转移15个镇乡街道130个村的11511人。

记者从延庆区获悉,截至7月29日8时,延庆区共转移安置2339户、4295人,6个乡镇14个村采取整村转移措施。全区“四库一闸”运行平稳,35条河道径流均未超出河岸。全区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保持人员、装备、物资“三到位”,明确任务分工、抢险点位和物资保障。目前,全区城市运行总体平稳有序。(经济日报记者 韩秉志)

河北:抢险救援减少损失

7月28日12时,在河北省道203阜平县三岭会村段,一块巨石占据了半幅道路。“这块巨石是最后的‘拦路虎’了,钻孔爆破后,交通就能恢复正常了。”保定市交通运输局阜平县养路工区党支部书记刘金涛说。因为强降雨,河北省阜平县境内的国道207、国道337及省道203线等3条公路,共有170处点位出现塌方或泥石流。灾情发生后,当地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集机械设备26台,出动抢险人员350人次,全力疏通修复受阻受损道路。

连日来,河北省部分地区出现极端降雨天气。据气象数据统计,7月23日20时至28日16时,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降雨天气,降水区平均降水量为73.8毫米,张家口西北部、承德中南部、唐山西北部、保定中南部、石家庄西北部有148个站点超过250毫米。河北保定、张家口、承德等地出现山洪、地质灾害、城市暴雨积涝风险,对居民生活、交通、电力等造成较大影响。

河北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确保预警及时、转移及时、救援及时,全力做好抢险救援应急处置。河北省水利厅及时掌握雨情工情,加强洪水分析研判,截至7月28日8时,利用49座大中型水库调蓄洪水超20亿立方米。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成立4个技术指导组,赶赴承德、张家口、保定重点抢通区域,截至7月28日10时,全省公路共抢通恢复通行160处,公路技术性监测的1649个点位均处在安全状态。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启动城市排水防涝应急响应,派工作组前往保定市易县和阜平县,指导供水设施修复、城区排涝除险和街道清淤工作。河北省应急管理厅指导受灾地区科学开展灾情评估、群众转移安置等灾害救助工作。

为全力开展灾区应急通信保障,河北省信息通信行业与电力、气象等单位实时联络,开展通信网络抢修工作。截至7月28日9时,河北省信息通信行业累计出动保障人员3144人次、应急车辆987辆次、发电油机3142台次、无人机4台套、卫星电话213部次,发送应急短信4.17亿条。

河北各市县区也在积极抢险救灾。保定市易县转移受威胁区域群众,各安置点物资储备充足,基本生活保障到位。截至7月28日17时,易县建立5个消杀指导组469个消杀小队,已完成7.6万平方米消毒消杀。全县农村公路上290处阻断点均已抢通或设置绕行路线保障通行。承德市县两级应急、交通、电力等部门协同应对,第一时间出动救援队伍赶赴现场,全力抢险救援,及时修复受损路段,抢修通信线路,恢复电力供应。张家口市康保县组织党员干部、农技专家,开展农田排水、技术指导等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农户损失。 (经济日报记者 王胜强)

山西:加强预警应对险情

近日,山西多地遭遇强降雨天气,引发洪水等自然灾害,部分地区受灾严重,防汛形势严峻。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山西省委、省政府迅速行动,各级部门密切协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开展救灾工作。

自7月23日以来,山西省北中部地区迎来明显降雨过程,此次降雨导致桑干河、御河等河流发生明显涨水过程并持续超警。受强降雨影响,大同市天镇县多个乡镇受灾严重,多个村庄被淹。

7月24日至25日凌晨,山西省水利厅多次组织水文、防汛等有关专家开展会商研判,决定自7月24日起,将大同、朔州、忻州3市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7月25日,御河洪峰已顺利进入桑干河册田水库,整体汛情平稳。

7月27日,山西省水利厅召开全省防汛会商调度会,进一步分析研判雨情、水情、汛情发展态势,滚动会商当前强降雨防范工作。此外,山西省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决定自7月26日起,针对大同、朔州、忻州、吕梁、晋城等地启动省级地质灾害四级应急响应。山西各地积极行动,落实各项防汛措施,如加强值班值守、开展隐患排查、组织群众转移等。

在省水利厅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后,太原市水务局同步启动相应级别响应。太榆退水渠最大流量达50m^3/s,通过泵站抽排(最大30m^3/s)与河道下泄结合,保障堤防安全,汾河太原段及其他河流水量平稳,未出现险情。

山西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龚孟建表示,山西将继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山洪灾害、河道洪水等预警信息,进一步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同时,山西将积极组织力量开展基础设施的抢修和恢复工作,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经济日报记者 梁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