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9 15:53:27
从大模型、到具身智能,再到智能体,近三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一年一热点。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发”“首秀”的智能体目不暇接,又一崭新的赛道开启大门。
层出不穷的“智能体”
Agent,中文名是智能体。智能体是能够感知环境并采取行动以实现特定目标的代理体,可以是软件、硬件或一个系统,但是要具备自主性、适应性和交互能力。
MiniMax、商汤科技、阶跃星辰均发布全新智能体(Agent)产品、复旦大学联合多家科研机构研发发布伦理审查智能体“一鉴”、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也有了智能体“Hi!WAIC”……令人眼花缭乱。AI大厂借助它完善自身产品矩阵,“新秀”企业则希望它在市场上搏出一番天地。
在工业领域,上海码极客携手上海市安装行业协会在大会上正式发布行业首款实时空间多模态交互智能体——“安装小灵通”。上海码极客董事长申恒涛表示,“安装小灵通”是安装行业专属的实时空间多模态交互智能体,基于多模态大模型技术打造,能够通过实时交互为行业提供智能化支持,其多模态交互能力支持语音、图像与传感器数据融合分析,实现“所见即所答”的智能决策,全面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管控水平。上海市安装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建伟表示,当下,我国机电安装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期,工程效率、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安装小灵通”是实时空间多模态交互智能体,能连接行业上下游、整合资源、提供智慧方案,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降低人为错误和合规风险,带来经济与社会效益。
在科研领域,中科闻歌发布雅意·AI-Scientist科研智能体平台。该平台依托中国科学院磐石ScienceOne科学基础大模型,聚焦文献调研、科研阅读、前沿追踪等科研高频环节,助力广大科研工作者完成研究方向调研、科技论文精读、学术综述撰写等任务,打造“人人可用的”科研超级助手。中科闻歌负责人表示,从“辅助工具”到“一体化专业科研助手”,AI-Scientist正在重构智能科研形态,推动科研范式从人力主导走向AI协同探索,以专业科学理解与多场景能力,全面提升科研效率与创新潜能。
为何智能体数量会如此之多?根本原因在于大模型。上海期智研究院学术带头人吴翼表示,在大模型爆发后,业内就预判AI Agent将会爆发,这也是国内外大厂集体押注智能体的原因。
PPIO智算营销副总裁刘峰认为,今年对智能体的商业化来说至关重要,经过数年大浪淘沙,智能体的架构已趋向固定,即拥有计划、行动、工具和记忆4个模块。当架构稳定后,技术路线也开始固定,谁能将模块功能做得更好,谁将取得市场优势。这意味着未来智能体的迭代还会加速。
开发的痛点
作为2025年最受瞩目的技术之一,全球AI Agents市场规模已突破50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40%。但繁荣之下,一个痛点始终困扰着用户:本地设备就像一位“蚂蚁搬家”的苦力,难以支撑高并发、高算力需求的Agent任务,尤其是需要大量GPU运算的工作,普通办公电脑根本“hold不住”。同时,Agent执行任务时往往会占用本地计算资源和操作权限,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少新秀企业开始大显身手。星环科技带着新一代AI Infra技术架构参加大会展会。为了让参观者零距离感受星环AI Infra的效能,展台特别设置了极具吸引力的“10分钟打造AI产业问答智能体”实战课程区。参与者可在工程师指导下,亲自动手利用星环科技LLMops和TKH快速构建一个面向金融、制造、政务等行业的专属问答智能体。星环科技负责人表示,其新技术统一支撑空间管理、模型、算力管理、数据管理、通用工具,实现智能体驱动的AI全流程运营,实现了从数据到智能、从模型到应用的闭环升级,全面催化AI * Data的深度融合,显著降低智能体开发与应用落地的门槛和复杂性。
当前,人工智能正加速向Agentic AI演进,具备自主感知、规划和执行复杂任务能力的Agent应用,不仅需要强大的大语言模型作为“大脑”提升理解与决策,还需敏捷的“手和脚”实现精准API调用与工具操作,以增强灵活性和通用性。PPIO联合创始人兼CEO姚欣在大会上发布了国内首个Agentic AI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助力加速Agent应用的快速开发和规模化落地。
据了解,构建行业专属Agent并实现私有化部署,不仅面临“算力适配难、模型整合难、成本控制难”等核心痛点,还需深度融合行业知识与数据,实现“懂行业、懂专业”的精准赋能。针对中大型企业的行业Agent需求与痛点,PPIO推出的AI智能体平台的企业版本,以“脑-眼-耳-嘴-手”协同,构建智能决策到执行全闭环,借“数字劳动力”重塑自动化。平台可覆盖教育、工业、企业等多领域场景,融合基础设施、基础大模型、大模型工厂、知识库大脑和智能体编排等多种基础能力,以智能底座驱动企业效率升级,为数字化转型注入“全链路智能动力”,让自动化从工具升级为业务增长引擎,赋能企业高效落地智能应用。
在新秀企业之外,大厂也开始动手。7月28日,阿里云在大会上正式推出了首款专为AI Agents打造的"超级大脑"——无影AgentBay。这台云端电脑不仅能执行代码运行、网页浏览、数据分析、程序开发、表格制作等基础任务,还具备视觉理解、自然语言控制、任务解析等多项AI技能,可在Windows、Linux、Android等多个系统间无缝切换,随时调用云上的算力、存储和工具链资源,仅需三行代码即可接入,做到"拎包入住",让AI开发者们彻底告别繁琐的安装和配置。
“正如互联网催生App生态,云端环境凭借其弹性算力、丰富生态和便捷部署,正在成为AI Agents的天然沃土。”阿里云无影事业部总裁张献涛表示,“无影Agentbay致力于打造开箱即用的Agents云基础设施,让AI公司从繁琐的工程化流程中解脱出来。”
记者还注意到,容联云推出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容犀Agent&Copilot平台,通过质检代理、坐席助理、坐席代理、洞察代理四大智能引擎,为企业提供覆盖营销、客服、质检、数据洞察的全场景赋能。容联云大模型负责人唐兴才强调,容联云以独创的数据飞轮机制驱动长期价值,支持数据库直连与文件导入,自动采集正、反例训练模型,形成闭环优化。目前,该方案已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落地。容联云副总裁、诸葛智能创始人孔淼表示,容联云始终以技术前瞻性为驱动,让AI不再只是工具,为企业整体运营流程提质增效。
可以说,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中,AI Agent正加速从工具属性向产业智能体的核心引擎跃迁,并加速产业边界重构。中关村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副理事长、秘书长贾昊表示:“最深远的挑战不是技术瓶颈,而是人类如何与比自己更‘高效’的智能体共处。AI Agent的崛起之路,始于技术,成于产业,终于文明。”全球AI Agent市场正以44.8%年复合增长率向2030年471亿美元规模扩张。
应对智能体挑战
据统计,过去3个月涌现的Agent相关产品,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总和,这场科技行业的“奥运会”才刚刚开始。智能体不仅具备对话生成能力,还拥有自主规划、跨领域推理,甚至能做出超越人类理解的决策,AI已进入“行动”阶段。然而,智能体的越权、过度代理等问题也带来了安全挑战。
数据显示,超过70%的智能体从业者担忧AI幻觉与错误决策、数据泄露等问题,因为AI生成的内容往往包含事实错误,或者对指令产生误解,其中超半数受访者表示,所在企业尚未设立明确的智能体安全负责人。
针对这些问题,蚂蚁集团大模型安全解决方案“蚁天鉴”在大会上宣布升级,新增智能体(AI Agent)安全评测工具,具备Agent对齐、mcp安全扫描、智能体安全扫描及零信任防御等四大核心功能,确保大模型技术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中发挥效能,打造AI大模型的安全铠甲。
蚂蚁集团机器智能部总经理、安全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维强表示:“升级的‘蚁天鉴’基于‘以攻促防’的安全理念,通过构建‘对齐-扫描-防御’技术栈,形成全流程防护体系,从而为智能体提供风险扫描与实时防御能力,我们也将与行业共建,未来逐步开源开放安全工具。”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说:“每个人都知道智能体是AI时代的交互入口,也就是说,现在所有的互联网产品形态,未来都可能以智能体呈现,那么,‘智能体+’的后缀才是投资人会关注的重点。”
可以确定的是,智能体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形态。未来人们如何开展工作?那将会变成:确定任务目标;将任务交给不同的智能体完成;然后验收。在这个过程中,比拼的是什么呢?不仅是智能体的优劣,更重要的还是人本身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