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9 15:53:13
当前,人工智能加速发展,算力已成为科技创新的关键驱动力。如何高效调用算力,让算力为AI赋能?来自行业和企业的专家,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进行了深度探讨。
算力建设的新趋势
截至2025年7月,上海的智能算力规模已达到10万P。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汤文侃表示,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迭代演进,智算作为AI发展的“底座”与“基石”,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上海正抢抓人工智能引领全球科技变革的机遇期和窗口期,将充分发挥基础优势,与龙头企业、院所高校等共同发力,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算力基础设施正在走向集群化、系统化。”燧原科技创始人、董事长、CEO赵立东表示,相关的软硬件技术,包括超节点、网络技术、全光互联、低精度、分布式并行计算、虚拟化等,已不再是一家企业单独可以完成,而是需要跨行业的协作,多方聚力,构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燧原科技发布了《智算集群产业发展与未来趋势研究报告》。燧原科技智算集群工作组组长,首席公共事务官蒋燕表示,全球AI产业已进入算力需求爆发期,万亿级参数大模型推动智算集群规模与性能快速提升。需通过技术攻关与产业协同,推动智算集群生态与AI产业深度融合,为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跃升提供支撑。
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届大会上针对算力领域推出的新平台、新技术,就成为亮点。中国移动与曙光存储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联合推出首个全局统一文件存储产品落地应用。曙光存储自2023年提出并引领“先进存力”理念以来,积极从技术、产品、方案等多方面探索创新。在AI存储领域,曙光存储已连续两年稳居中国AI存储市场份额第一,但并未止步于“领先”,面向持续增强的AI热浪,探索更智能、更高效、更普惠的存力底座。
该平台“全局跨域调度”破“资源孤岛”、以“数据流动”促“算存协同”,价值不止于大模型训练提速、推理实时化等单点突破,更在于通过构建绿色集约、开放普惠的存力生态,为AI产业规模化落地提供基础支撑。该系统的应用启动,不仅是国内首个存力智能调度平台方案的正式落地,更以先进存力中心“中枢神经”定位,深度融合异构资源调度与AI应用场景需求,为先进存力中心高效运营及AI技术落地提供核心支撑。
燧原科技创始人兼COO张亚林也表示,在超节点生态方面,燧原从互联网、国央企、“东数西算”三个维度进行推进。燧原和头部互联网企业联合定制开发超节点,联合定制打造万卡训练集群;与中国移动联合开发高密度节点,参与运营商集群建设;与“东数西算”节点甘肃庆阳联合推进万卡集群项目,提供高效能国产化算力。
智能调配算力
面对各行业模型训练和推理需求不断增长,算力和模型如何协同适配?行业高价值数据如何流通利用?企业数智化升级如何破题?大会现场,北电数智“AI底座”能力全栈亮相,聚合AI生产力引擎,打通AI和最终应用场景间的卡点断点。
记者了解到,北电数智的“前进·AI智算平台”能够实现异构算力的统一调度与高效协同,并提供全栈式AI服务,构建了“模型即服务(MaaS)”的完整工程体系。目前已搭建千卡级国产异构AI算力混合集群,纳管并适配了11款不同类型的国产AI芯片,集群总算力超过500PFLOPS(FP16),并全面支持Deepseek、Qwen等大模型训练推理,助力AI技术产业化落地与场景化应用拓展。此外,北电数智还推出了红湖·可信数据服务,能够助力行业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已在医疗、科研、文化、工业等多领域落地应用。
记者还注意到,针对企业个性化需求,浪潮云从过去以集中提供通用算力为主,到现在适应客户对算力服务小型化、专业化、分散化的需求,建设了人工智能工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算力服务。浪潮人工智能工厂作为新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是国内首个面向行业场景,具备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人工智能生产流水线,重点解决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自动化和规模化生产问题。目前,浪潮人工智能工厂已沉淀61道工序、113套工具,并基于工匠中心持续提升生产能力与水平,同时依托工厂化运营模式,广泛汇聚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生态,打造产业核心载体与创新引擎。
尤其是在发展数据要素方面,浪潮云依托分布式智能云,在各类数据空间建设方面展开积极探索,并从新要素、新产品、新模式三个方面出发,打造了可信数据空间,提供基于可信数据空间的分布式数据基础设施服务,为“数采-数算-数用”的全生命周期提供支撑能力,有效解决数据要素各参与方的安全与信任问题。
百花齐放的新平台
7月28日,上海市智能算力资源统筹调度服务平台2.0正式发布。该平台是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下,由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搭建,以市场算力需求为导向,接入上海本地及市外各类空闲算力资源,可实现跨市域、跨资源池、跨厂商的异构算力资源交易和调度,形成多元参与、多方协同,智算、超算、通算一体的灵活供给格局。
如今,上海市智能算力资源统筹调度服务平台已接入上海仪电、上海电信、上海移动、上海联通以及阿里、百度等互联网云厂商、商汤、算丰等第三方算力企业的算力,并实现新疆克拉玛依、湖南长沙的优质算力接入,上架总算力规模已超过1.8万P。
据了解,平台未来将分为“算力超市”、“算力纳管”、“算力融合”三个阶段实施建设。平台可承担国家及上海算力补贴全流程闭环管理,实现政策精准触达;最终形成"调度-交易-补贴"三位一体的体系,提升区域算力整体利用率和应用效能。
在地方主力军之外,各类创新企业,也在积极搭建各类新型智能算力调度平台。无限光年以启智2.0为载体为星河启智构建了高稳定算力服务平台“启智Lab”:通过Serverless动态部署实现算力“按需流转”,硬件利用率提升至92%。
胜算云平台以技术创新驱动AI普惠,智能路由网关通过统一API接入全球100+大模型,其自研Prompt路由引擎精准择优,降低Token成本30%,保障高可用低延迟;“拎模入驻”实现模型零配置、免预租部署,自动生成API与使用页面,模型商业化成本直降90%;跨云弹性算力调度聚合全球云商闲置GPU,提供秒级扩缩容与跨云容灾,资源利用率高于85%,综合成本降62.7%;全球算力网加密调度全球异构算力,支持最优匹配、效用付费,提供稳定充裕的普惠算力,从而让AI创新速度加倍、模型算力成本减半。
新标准新未来
在大会的展会现场,一面由算力服务器组成的“算力墙”吸引了众多专业观众驻足。由上海算丰信息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共同研发的国产软硬件一体高密度算力机柜——Shanghai Cube在大会上首次亮相,该产品作为展会算力基础设施领域对标国际水平的一款新品。“简单来说,Shanghai Cube国产高密度机柜就是把芯片、存储、网络、管理节点等硬件,与操作系统、计算平台、调度软件、AI平台这些软件,从头到尾深度整合在一起的高性能计算系统。”算丰信息首席顾问陈达亮说,该产品目前已经进入量产阶段,其首套样机已成功部署于复旦大学上海张江校区,并完成了对DeepSeek 671B和其他主流大模型的高效推理及训练支持,以及与多个科学计算和算力调度平台的适配。
在新产品之外,在此次大会上,上海市算力网络协会正式发布《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智能计算技术要求和评估方法》《面向算力网的全光运力网络技术标准》和《边缘智算中心工程建设及运维技术标准》三项重要团体标准,这三项标准分别由燧原科技、上海电信、上海信管网络科技等牵头制定。此次依托上海本地产业资源头部企业牵头研制上述标准,旨在填补空白、提供“上海经验”。三项标准的发布将助力规范行业发展生态,提升上海算力网络产业核心竞争力,进而助力全国算力运力网络规范化发展。
在智能算力调度平台和新标准的规范下,未来的AI科创也将呈现新面貌。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联合复旦大学和无限光年打造了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平台。该平台深度聚焦科研者核心诉求:让更强、更易用的AI基础设施与协作平台自然融入科研全流程,服务更多科学家从技术琐碎中抽离,专注科学本质,携手加速未知探索。
无限光年启智平台工程负责人肖允锋介绍,2.0时代全球科研面临数据碎片化、算力浪费、跨场景适配难等深层效率瓶颈。为解决这些问题,无限光年专为星河启智打造的启智Lab,以智能容错、动态部署、GPU/CPU融合等技术为前沿科学模型研发提效,建设高稳定高效率算力平台,从算力调度到场景适配、从稳定保障到国产化兼容,构建“全链路算力基座”,让AI成为科研“隐形助手”。
“AI产业正在经历从技术崇拜到价值回归的本质转变,而可信性正是这场变革的核心枢纽。”无限光年创始人漆远表示,未来的AI竞争,不是算力或参数的比拼,而是价值创造能力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