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9 11:45:59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税收抵免政策的公告》。按照公告,境外投资者以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分配的利润,在2025年1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期间用于境内直接投资符合条件的,可按照投资额的10%抵免境外投资者当年的应纳税额,当年不足抵免的准予向以后结转。这一政策有助于减轻境外投资者持续投资境内相关企业的税费负担,有助于多渠道培养“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更好促进外资企业在我国发展。
数据显示,多年来,外资企业贡献了我国1/3的进出口、1/4的工业增加值、1/7的税收,创造了3000多万个就业岗位;2013年至2023年,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86.4%,有效发明专利数增长336%。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有所下降,但通过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可以发挥稳外资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塑造“投资中国”品牌。
我国持续出台一系列面向外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引资稳资力度。相较以往政策,此次“留利再投”的公告与税收抵免直接挂钩,同时对投资领域和持有期限作出适当限定。此举直接降低了企业成本,更好地激励外资再投资力度,还可能吸引更多高质量外资,以支持产业结构升级。数据显示,仅2024年享受递延纳税政策的外商在华再投资金额就达到1622.8亿元,同比增长15%。此次政策出台后,有望进一步增强对外资吸引力,促进其在华投资。
这一税收抵免政策只是稳外资政策中的一项。实际上,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坚持以政策支持为外资提供更优质的营商环境、更广阔的市场机遇。2024年1月份,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新版《稳外贸稳外资税收政策指引》,仅鼓励外商投资的税收政策就达到32项。我国还深度参与国际税收治理,积极加强多边税收合作平台建设,不断营造良好的国际税收环境。今年2月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从稳存量、提质量、优环境、增预期等方面,再次释放了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有效提振外商投资信心。例如,海南省推出“税路通·跨海行”跨境税费服务品牌,有力促进引资,近年利用外资额超过过去30年之和,正成为吸引外资的一片热土。
在世界经济复苏动能不足、不确定性增多背景下,全球投资格局加速重构,我国利用外资同样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全球范围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持续走低,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高位回调趋势。受多种因素影响,外企在华整体盈利水平虽然较为可观,但近年来利润增速出现下滑。下一步,要切实把市场机遇、财税支持与优质服务保障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看多”“看涨”中国市场,仍是国际社会广泛共识。
在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基础上,既要有硬举措,又应有软服务,让更多外资“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着力落实系列税费优惠政策,以硬举措为外资带去“真金白银”支持,助力外资开拓新市场、培育新动能。继续以税收大数据分析、沟通调研为引擎,聚焦外资企业急难愁盼事项,落实好现有优惠政策,并根据形势及时储备、出台新政策。加强软服务、精准对接外资需求、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让企业在全生命周期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服务。要进一步及时回应企业诉求,确保政策送上门、政策找准人,实现政策红利精准落袋。
还要持续加强数字赋能、部门协同,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政策服务免申办等,进一步创新服务举措,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推动税务部门与商务、海关等部门数据共享和统筹协调,整合、提升和创新服务。例如,江苏省税务部门推出“网上办”“预约办”“容缺办”等举措,优化退税流程、提高退税效率,提升了外企满意度。各地也可针对外资企业因地制宜创新区域税费服务品牌,积极融入地方发展大局,主动为高质量引资注入强劲动能。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