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7 12:46:54
今年以来,财政运行总体平稳。财政部7月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6万亿元,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785亿元,同比增长54.1%。
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李大伟在同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实施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财政支出力度持续加大
重点领域得到保障
税收收入逐步回升。根据财政部数据,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9.29万亿元,同比下降1.2%。从4月起,月度税收收入连续3个月同比保持增长。
从主要税种来看,上半年,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2.8%、1.7%和8%;出口退税1.2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退1322亿元,有力支持外贸出口。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税收表现良好,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装备制造业税收收入分别增长32.2%、9.2%和6.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税收收入增长13.8%,文化体育娱乐业税收收入增长8.6%。
财政支出方面,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3.4%。“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支出强度,优化支出结构,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的支出保障。”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唐龙生介绍。
今年以来,财政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在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完善“一老一小”服务等方面发力,其中涉及建立育儿补贴制度,有效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成本等内容。
财政部社保司副司长葛志昊表示,在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方面,今年以来,财政支持因地制宜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开展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试点;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加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有效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成本,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地方隐性债务置换政策
实施效果已逐步显现
2024年11月,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切实支持地方政府化解债务风险,经履行法定程序,2024至2026年每年安排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支持地方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2024年的2万亿元置换债券已于当年发行完毕,2025年上半年全部使用完毕;2025年的2万亿元置换债券截至6月末已发行1.8万亿元,占全年额度的90%,已使用1.44万亿元。”李大伟说。
李大伟表示,地方隐性债务置换政策实施效果已逐步显现。
具体来看,一是减轻了当期流动性压力。通过发行使用低息的地方政府债券优先置换利息高、期限短、风险大的隐性债务,极大降低了债务利息支出和到期债务的偿还、接续压力。二是释放了经济发展动能。置换政策实施后,地方需要自行化解的隐性债务规模大幅减少,释放出大量的资金资源和时间精力,助力地方专注于兜牢“三保”底线和加快经济建设,为地区发展注入新动能。三是推动了融资平台改革转型。通过加快置换融资平台承担的隐性债务,实现融资平台数量大幅压减,有效支持“实体类”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后“轻装上阵”,助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加快出台提振消费
增量政策举措
消费品以旧换新是今年提振消费的重要举措。今年1月和4月,财政部已分两批累计预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620亿元。
财政部经建司副司长吴盖表示,近期,财政部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测算确定了各地区2025年资金规模,并下达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690亿元,剩余资金将在10月下达,支持各地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
上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汽车、家电、家装、手机等商品销售额1.6万亿元,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通讯器材、家具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25.4%、24.1%和22.9%,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高于去年全年1.5个百分点。
“下一步,财政部将按照《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加快出台提振消费增量政策举措,引导地方提升消费环境,优化消费供给。”吴盖称,一方面,支持部分人口基数大、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好的重点城市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打造更多消费新热点;另一方面,支持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部分重点消费城市,开展国际化消费城市建设,提升消费便利度和体验感。
按计划如期完成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任务
为保障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今年国债发行力度进一步加大。“上半年国债发行平稳顺利。”唐龙生表示。
唐龙生称:一是发行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上半年共发行国债7.88万亿元,同比增加20547亿元,增长35.28%;平均发行利率1.52%,同比下降43个基点。二是投资者认购积极踊跃。上半年记账式国债平均投标倍数(投标量/招标量)3.03倍,储蓄国债销售完成比例(售出量/计划发行量)95.22%,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三是特别国债发行进展顺利。上半年共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5550亿元,较去年同期进度加快18个百分点。用于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5000亿元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于4月下旬至6月上旬分4次如期发行完毕。
按照已公布的三季度国债发行安排,财政部将在三季度发行一般国债46期次,超长期特别国债11期次,合计57期次,与二季度发行期次基本相当。同时,全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安排也已经公布。
据介绍,下一步,财政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债发行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按计划如期完成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任务,切实保障“两重”“两新”项目实施。
二是加强国债市场监测,做好与有关部门和国债承销团的沟通协调,促进国债市场平稳运行。
三是全面推进储蓄国债电子渠道建设,提升群众购债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