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生态”绿色基建 吉林松原输变电工程引入新模式

马洪超 2025-07-23 19:36:42

7月23日,在吉林松原长岭县东三家子乡66千伏线路新建工程现场40号铁塔旁,国网吉林松原供电公司联合国网福建电力开展国网总部环保重点任务“基于微生物技术的植被快速恢复方案”施工扰动区试点应用阶段性工作。经培育,塔基施工扰动区高度盐碱化土地上已长出约15厘米草丛,植被覆盖率较未实施区域同比增长50%,茂盛草丛为这块土地带来生机。

2025-07-23_13:54:59:477_3393456464.jpg     

松原地处吉林省西部,盐碱地貌特征明显,盐碱地上的植被自然生长率低。随着电网输变电工程大规模建设,受气候、土壤等因素影响,传统植被修复技术存在发芽难、成活率低、复绿面积小等问题,短期内植被恢复几乎不可能。如何快速恢复施工扰动区植被,使其融入自然生态系统,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今年4月,国网松原供电公司聚焦盐碱地植被修复,积极探索“电力+生态”绿色基建新模式,联合福建电力专家,组建由多领域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围绕“电力与生态共融修复”课题,研判松原盐碱地生态环境与复绿需求,构建“微生物—土壤—适生植物”协同生态修复体系。

国网松原供电公司建设部环保水保专责张琳琳介绍,基于微生物调控的植被恢复技术更贴近自然,应用区域5天至7天种子萌发,15天覆盖度达40%,40天满足水土保持验收要求,4到6个月形成自维持稳定群落。该方案将重复复绿优化为一次性成功复绿,降本增效,助力输变电工程快速验收。

与传统撒播种草及撒播化肥等修复方式相比,微生物技术通过添加能释放土壤有效成分等功能微生物的复合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根际生物群落,改善土壤微生态,提高群落演替稳定性和增强植物抵抗干旱、高温等逆境胁迫能力,显著促进植被自然生长与自我修复能力。据介绍,该技术可大幅减少人工补植养护工作量,降低灌溉用水30%以上,植被恢复效率提升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