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3 06:59:22
夜幕下的大唐不夜城灯火璀璨(摄于2024年9月23日)。 田芳昕摄(中经视觉)
20世纪40年代宝鸡申新纱厂鸟瞰图。(资料照片)
抗日战争时期的南泥湾窑洞。(资料照片)
7月2日,游客在延安市南泥湾党徽广场参观。 经济日报记者 刘沛恺摄
西安市大雁塔北广场音乐喷泉是旅游热门打卡地之一,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看表演(摄于2024年7月24日)。袁景智摄(中经视觉)
茶农在安康市平利县城关镇龙头村采摘茶叶。近年来,陕西推进茶产业绿色发展,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摄于2024年3月30日)。田若楠摄(中经视觉)
1月1日拍摄的中欧班列(西安)新年首趟班列。数据显示,中欧班列(西安)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指标连续七年排名全国第一。许奥博摄(中经视觉)
陕西光电子先导院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在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化学区作业。作为国内首个布局发展光子产业的省份,2024年陕西光子产业总产值达365亿元(摄于2024年7月4日)。袁景智摄(中经视觉)
渭南市富平县曹村镇太白村村民在晾晒柿子,赶制传统柿饼(摄于2023年11月2日)。袁景智摄(中经视觉)
在抗日战争中,陕西为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从1935年到1948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
走过延安的街头巷尾,红色氛围浓厚。街边的红色主题雕塑、墙上绘制的革命历史壁画,都展示出这座城市的底蕴。延安革命纪念馆里,一幅幅历史照片和一件件历经沧桑的文物,更是将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位于宝鸡市金台区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是荣氏武汉申新纱厂内迁后的旧址。讲解员张越介绍,抗战期间以申新纱厂为首的15家民族企业落脚宝鸡,开创了宝鸡近代工业的先河。窑洞车间里,一个“万枚纱锭进窑洞”的装置艺术引人瞩目:上百枚纱锭为一组,线头聚拢伸向窑洞顶端。这正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生动诠释——涓涓细流汇聚在一起就是奔涌的洪流。
如今的陕西,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楼大厦与红色历史遗迹相得益彰,街道上车水马龙,人们的生活幸福安宁。与居民交流,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历史的自豪与珍视,代代相传的抗战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在新时代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宝鸡作为老工业基地,如今不少企业在这里焕发新生。秦川高精传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RV减速器(旋转矢量减速器)在保持高精度输出情况下,平均额定寿命突破1万小时;陕西大力神航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钛合金熔炼产线实现了所有锭型“一极一锭”……
陕西的红色旅游产业也蓬勃发展。延安、照金等红色旅游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不仅带动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产业发展,还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途径。
从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到城市建设的翻天覆地,从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到红色文化的深入人心,陕西这片土地处处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对历史的铭记和抗战精神的传承。历史的硝烟虽已散去,但抗战精神将永远闪耀在这片土地上。(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勾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