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乡县:努力让农田“喝上水”

夏先清 2025-07-22 21:48:06

清晨的阳光刚洒满河南省新乡县小冀镇的高标准农田,7月18日,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小院指导老师赵亚南便俯身在玉米地旁,目光紧随一条条黑色滴灌带。“轻按这个开关,水肥混合液就能顺着滴灌带精准送到玉米根部。”他一边向种粮大户李绍林演示操作,一边叮嘱道,“现在玉米正处抽雄关键期,这水肥可得喂得及时又精准。”

放眼望去,田间的滴灌带如同密布的“毛细血管”,每30厘米就有个针眼大的小孔,晶莹的水滴裹挟着养分缓缓渗出,沿着土壤缝隙渗入玉米根系。李绍林流转的500余亩地里,玉米、大豆错落生长,滴灌系统正有条不紊地作业。“往年大水漫灌,不仅费水,高温天还容易让根部受涝。现在用这浅埋滴灌,如果设备全部开启的情况下,3天就能把所有地浇一遍,而且和大水漫灌相比,现在能节省一半的用水量。”他扒开土层,湿润的土壤黏在指尖,“你看这墒情,玉米肯定能长好。”

在新乡县,滴灌技术只是抗旱保苗的“利器”之一。沿着人民胜利渠畔的田埂前行,只见黄河水顺着新修缮的支渠分流到翟坡镇农田。种粮户郑纪昌站在渠边,看着水流漫过干裂的田垄,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前两天玉米叶子卷得像麻花,引黄河水浇了两天,你再看这叶片,又挺又绿!”他指着自家700多亩玉米地,“往年靠井灌,电费成本高不说,遇上旱情还得排队。现在河灌加井灌,两边都能供水,心里踏实多了。”在大召营镇的一处地块,喷灌设备正旋转着洒下扇形水幕,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而在翟坡镇,微喷灌系统如同给农田撑起“保湿伞”,细密水雾有效降低了田间温度。

新乡县既有井灌区的扎实基础,又有黄河水灌溉的便利条件,当下已构建起多元化灌溉体系,喷灌面积达15万亩,滴灌面积达2万亩,管灌面积达13.5万亩。多元化灌溉模式的高效应用,既大幅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又显著缩短了灌溉周期,为抗旱保粮提供坚实硬件支撑。

目前新乡县每个乡镇都有一个地面监测站,可以实时传输土壤墒情监测情况以及气象情况,同时为精准应对旱情,7支农技服务队分片包村。在古固寨镇,技术员们正指导农户调整喷灌时间,“避开正午高温,选择早晚灌溉能减少水分蒸发”;在小冀镇,他们手把手教农户计算滴灌流量,“根据土壤墒情,每亩地补水量控制在20立方米最适宜”。

“目前我承包的560亩土地已经全部完成夏灌。”李绍林擦了擦额头的汗,望着田垄里的玉米,“你看这玉米苗,喝足了水,叶子蹭蹭地往上蹿,再过俩月准能结出饱满的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