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9 06:29:33
俯瞰太原市汾河湿地公园。近年来,汾河太原城区段生态环境和水质持续改善。(太原市汾河管委会供图)
1940年的新民公园(今文瀛公园)。(资料照片)
1948年,工人在街边制作铁丝网。(资料照片)
7月1日,太原植物园,市民乘坐景观电梯游览。该区域曾是污染工业区,经过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如今有了新面貌。本报记者 李秋旸摄
7月5日,观众在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广场留影。该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免费开放以来每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本报记者 李秋旸摄
晋中市左权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大堡岩段蜿蜒曲折(摄于2024年9月20日)。邢兰富摄(中经视觉)
6月15日拍摄的临汾市全民健身万米挑战赛,选手在汾河文化生态景区内角逐。李现俊摄(中经视觉)
晋中市平遥古城游人如织(摄于2024年10月3日)。闫 鑫摄(中经视觉)
山西焦煤集团山西焦化全景图。王振波摄(中经视觉)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熟悉的旋律响起,眼前仿佛浮现出80多年前的壮烈画卷。巍巍太行,这座见证了中华民族最艰难岁月的山脉挺立,它所承载的精神力量也如同其山脉,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在去往晋中市左权县的路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车轮半没水中,雨点敲打车顶的声音让人不禁遥想:当年八路军将士冒雨行军,后有追兵,前有堵截,他们心中装着怎样的信念?那一定是左权将军家书中“誓死报国”的赤诚,是太行儿女为国捐躯的决绝。
山西的山,敦实厚重。在位于大同市灵丘县的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登上半山腰的小亭远眺,雨后天晴的山脉在蓝天下舒展着苍翠的身姿,不远处的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纪念馆前的红旗在风中飘扬。走进左权县麻田村的八路军前方指挥部旧址,简陋的木桌、磨损的地图都在诉说着,正是这样艰苦的环境孕育出最坚韧的精神力量。
八十载沧桑巨变,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精神的火炬代代相传。纪念馆中人来人往,母亲抱着咿呀学语的孩子缓步前行,父亲指着沙盘为小朋友们重现战役场景,白发苍苍的老者在历史照片前久久驻足……玻璃展柜上映照出他们的脸庞,历史的厚重与生活的烟火在此刻交融。
在太原植物园,这个由废弃煤坑改建而成的生态乐园里,市民们悠闲地散步、拍照。远处曾因过度开采而满目疮痍的山体,如今重披绿装;曾经机器轰鸣的矿坑,现在鸟语花香。这日新月异的景象,是如今山西最生动的写照——从历史厚重到生机勃发、将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蜕变。
抗战精神孕育的红色基因,化作今天生态建设的绿色实践;历史积淀的文化自信,转为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今日的三晋大地,山还是那般敦实,水还是那般深沉,但发展的画卷已翻开崭新一页。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正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的步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作者:李秋旸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