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入职助力家政服务业升级

向斯佳 2025-07-16 13:02:52

浙江省首个家政学本科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一毕业就被多家家政机构“一抢而空”。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毕业即就业”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家政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也是社会职业观念不断进步的缩影。

长期以来,家政服务业被视为低门槛职业,从业者大多是四五十岁的妇女,主要从事保洁、保姆等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家政服务业也不断细分,催生出母婴照护、儿童教育、老人护理、专业烹饪、整理收纳等多样化“赛道”。而传统的从业者又难以满足现代家庭对健康护理、科学育儿、家庭管理等精细化服务的期待,亟需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高素质家政服务人才。

当前,我国家政服务业面临2000万人的用工缺口,尤其是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短缺问题愈加突出。家政学本科的崛起,是高等教育主动对接社会民生需求的重要体现。教育部鼓励引导普通本科高校设置家政学、老年医学等相关专业,《关于深化家政服务业产教融合的意见》也明确提出“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进入家政行业”。不少高校积极响应,及时增设和调整家政学专业,既合乎社会期待,为学子提供了新的报考方向和就业选择,缓解了毕业生就业压力,又借助毕业生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等力量实现家政服务业升级。不少大学生也开始重新评估职业追求,从提供科学的生活理念与家政服务中,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尽管如此,但部分职业偏见依然存在。相关部门要继续完善系统化的学历教育与深造体系,加速教育发展与行业需求的深度融合,推动高等教育资源得到有效转化。通过职业培训、资格认证等手段,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晋升机制,用切实的社会保障和制度设计,提振从业者投身家政服务业的决心。在吸引高学历年轻人涌入这片“蓝海”的同时,如何保障从事基础家政岗位工作的中老年人的就业权益,实现就业市场和谐稳定发展,也需要加以重视。

对高校来说,要更新家政专业的课程设置,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增强职业信心。更要勇于进行跨学科融合和创新,用市场来检验培养成效,打造复合型、面向未来的人才,避免在专业设置上陷入“跟风热”与“淘汰焦虑”的怪圈。在职业选择多元化的今天,社会公众也需及时更新认知,转变对家政服务业的刻板印象,敏锐捕捉市场需求,在传统行业变革与新兴业态中找寻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