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

夏先清 2025-07-15 11:42:24

7月12日至13日,“生物智造・豫见未来——2025南阳合成生物产业大会”在河南省南阳市召开。

此次大会由河南省实验室牧原实验室和南阳市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主办,聚焦合成生物技术在未来食品、新材料、医药健康领域的突破及未来产业展望,围绕未来食品原料创新、农业可持续生产、高效工业菌株构建、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创新药物研发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随着“中原合成生物产学研创新联盟”揭牌成立,南阳生物制造产业正式吹响发展号角,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物经济核心区扬帆起航。

向“生物制造强市”跨越

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为南阳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此次大会正式发布《南阳市抢抓发展机遇打造生物制造先导区行动计划》,为南阳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的、扎实的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

据介绍,这一计划将成为南阳领先布局新赛道、重塑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围绕项目牵引、平台建设、要素保障三大重点工作,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助力南阳向“生物制造强市”跨越,也为全国生物制造产业先导区建设提供经验和范式。

大会上同时成立了“中原合成生物产学研创新联盟”,为后续合成生物产学研交流与创新提供了平台。

学术论坛构建上中下游产业链布局

主题论坛环节,多位行业领军者带来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微生物学家赵国屏分享主题报告《合成生物学赋能生物医药创新和产业转化》,揭示了合成生物学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广阔用途和无限潜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马大为以《合成生物和合成化学的协同创新》为主题,结合小分子药物研发案例,介绍了合成生物和合成化学在不同阶段可能发挥的作用;

清华大学教授、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陈国强通过《嗜盐菌合成生物学与PHA材料生产与应用》报告,剖析了嗜盐菌等极端微生物如何突破传统生物制造瓶颈,成为开放无灭菌以及可以连续发酵的“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刘陈立在《定量合成生物学:造物——致知——造物》报告中,揭示并强调了定量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的交叉融合将极大推动生命科学的原理和发展。

大会根据合成生物学应用的三个重点方向——未来食品、生物基材料、医药健康,设置了相应分论坛,推动“基础研究——成果落地——产业应用”的良性互动。

未来食品分论坛、生物基材料分论坛、医药健康分论坛等三个分论坛协同为专家学者、企业提供交流平台,展示了合成生物前沿科研技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新模式、产业化应用实践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助力生物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形成,为南阳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开拓新视野,同时吸引高层次人才集聚南阳,促进科研、产业交流,为产业转型升级筑牢坚实基础。

见证“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目前,牧原集团与元素驱动(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牧原实验室引进的第一个转化成果——牧元安粮合成氨基酸项目工厂已试生产,项目一期年产能3万吨,生产生物合成异亮氨酸等产品,为生猪养殖企业提供“低豆粕日粮”绿色解决方案,以此“点睛”南阳合成生物制造产业蓝图。

圆桌论坛以牧元安粮合成氨基酸项目的产学研创新模式为典型案例,邀请嘉宾围绕“共筑生物智造未来图景”主题,共同探讨如何从技术突破发展到产业落地,激活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入融合通路,凝聚南阳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共识。

7月13日上午,参会嘉宾还前往内乡县,实地参观牧原实验室量产实验基地和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直观感受量产成果与产业实力。

量产实验基地是落实牧原实验室“一中心、一基地”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致力于建设成为承接科研创新从0-100的产业化过程的关键实验平台。目前,已建成发酵验证平台、提取纯化平台、分析检测平台,能承接生物转化的发酵、提取的小试与中试任务,同时可支撑研发所需的各项分析检测项目。南阳市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中试及量产实验基地将致力于建设成为国家级的生物技术中试基地。

“希望通过此次大会,助力南阳搭建生物制造产业‘政——产——研——资’多维协同平台,以前瞻布局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的‘新质生产力’路径,推动南阳、河南乃至全国生物制造产业迈向新高度。”南阳市委书记王智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