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变量可控

顾阳 2025-07-15 08:38:26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顶住压力、保持动力、展现活力,规模稳中有增,质量优中有升。海关总署7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13万亿元,增长7.2%;进口8.79万亿元,下降2.7%。

“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站稳20万亿元的台阶,创历史同期新高。从季度走势看,二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4.5%,比一季度加快了3.2个百分点,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外贸成绩来之不易,离不开各地各部门聚力攻坚和广大外贸企业、外贸从业者的应变求新。

对于当前外贸形势,王令浚用“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变量可控”加以总结。他表示,我国进出口已经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10万亿元以上,进入6月份,进出口、出口、进口3项指标同比全部增长,且增速都在回升。同时,我国外贸企业抓住全球能源转型新趋势,持续增加优质绿色产品供给,加速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上半年,锂电池、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速都超过两成。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我国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企业信心进一步提振。最新一期中国海关贸易景气调查结果显示,出口企业和进口企业信心连续两个月回升。

“我国提出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以来,在共建国家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一系列沉甸甸的合作成果。”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说,上半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29万亿元,同比增长4.7%,占外贸整体比重达到51.8%;我国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贸易规模超过500亿元的伙伴数量达到6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个。

在复杂环境中实现外贸稳定增长,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持。今年4月,海关总署会同20个部门及25个试点城市启动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全力推动29项措施落地落实,营造更加快捷便利、畅通高效、协调透明的口岸营商环境。“比如,我们精准回应企业诉求,扩大‘锂电池循环包装检验模式’试点,对‘药食同源’商品试点实施分类监管等,促进新业态发展;再如,深化进出口货物‘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监管模式创新,推进铁海联运‘一单制’‘一箱制’,上半年全国水运进出口集装箱装卸量6741万标箱,增长11.3%。”吕大良说。

今年以来,民营企业外贸表现可圈可点。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2.48万亿元,同比增长7.3%,占我国外贸比重达57.3%,较去年同期提升了2.3个百分点。

“截至今年二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已连续21个季度同比增长。特别是今年以来,民营企业克服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上半年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2万亿元,增速较全国整体高了4.4个百分点。”王令浚说。

不仅如此,民营企业创新动能持续增强。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过八成。民营企业出口高技术产品增长12.5%。

在华外资企业坚持深耕中国、信心不减。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资企业进出口6.32万亿元,同比增长2.4%,连续5个季度保持增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邢伟认为,在稳外资政策引导下,外资企业多点开花,布局更加均衡。越来越多外资企业把技术优势与中国的产业配套优势相结合,主要行业出口保持向上势头。

中美贸易一直备受关注。“近期,日内瓦、伦敦经贸会谈取得积极进展,中美贸易有所回升。6月份进出口值从5月份不到3000亿元,回升到超过3500亿元,同比降幅也明显收窄。”王令浚表示,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这既是全球化时代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客观要求,也是两国企业创新协同与民众福祉提升的现实需要。

针对上半年进口出现负增长,吕大良分析,进口增速是国际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作为大宗商品的进口大国,大宗商品约占我国进口总值的三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对我国进口增速的影响较大。

“对进口,我们既要看增速,也要看走势,既要看价值量,也要看实物量。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内需扩大带动进口趋稳,二季度进口转为增长,而且主要是数量增长拉动,是实打实的增长。”吕大良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超大规模市场,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进口将更多惠及世界。

“总的看,上半年我国外贸平稳增长,底气是完备的产业体系,动力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本质上就是以不断的高质量供给适配国际市场需求。”吕大良表示,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增加,下半年外贸稳增长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国外贸仍将继续风雨无阻向前行,风雨之后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