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联动发展携手前行

□ 本报记者 王胜强 2025-07-15 06:29:56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近五年来,京津冀完善协同机制,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河北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联动发展,落实国家进一步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唱好京津“双城记”,在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持续突破,三地地区生产总值从2021年的9.6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1.5万亿元,携手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交通先行

5月8日清晨,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榕枫园小区一片宁静,司机刘长奎仔细检查车辆后,于5时45分准时发车,驶向北京城市副中心。这是河北省运营的首条进京公交专线,每日发车18个班次,途经厂通路潮白河大桥,终点为北京通州潞城地铁站。

河北大厂与北京通州,隔潮白河相望,2024年,厂通路潮白河大桥通车,两地通勤时间缩短约30分钟。此次开行的公交专线,可服务大厂16个小区5万余名群众,是京冀深化交通互联互通的又一务实成果。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先行。“十四五”时期,河北省高速公路共完成投资1658亿元,到2024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690公里,与京津高速接口达30个。京津冀主要城市1小时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雄安新区对外骨干路网进一步加密,2021年建成京雄高速、荣乌新线、京德高速一期,共计283公里,连同既有的京港澳、大广、津雄高速,形成“四纵三横”对外高速公路网,雄安新区与京津实现高速公路直联直通。2022年津石高速、2023年京雄高速全线贯通,津雄之间实现高速直达,京雄两地1小时通达。

“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构建。2024年12月28日,怀柔至大兴城际铁路廊坊北至大兴机场段正式开通运营,固安东至大兴机场站城际铁路联络线同步开通。“廊坊北站至大兴机场站15分钟抵达,最低票价6元,快捷又实惠!”经常往返两地的廊坊市民刘屹男说。

京津冀衔接路网联通水平不断提升,自2021年起,厂通路等16个项目相继建成,总里程达612公里。2024年12月31日,承平高速河北段建成通车,承平高速北京段也正加快建设,计划2025年建成通车,届时将成为承德进京第二条高速通道。2024年12月30日,京蔚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打开了北京通往河北的“西大门”,北京西六环至河北省蔚县的通行时间由过去的3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河北省涿鹿县至北京1小时通达。冬奥会交通保障任务圆满完成,建成延崇高速公路河北段、核心区“6+1”等公路项目,实现冬奥会赛区大通道全面贯通、微循环互联互通。

两翼齐飞

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新的两翼。近5年来,“一核”辐射、“两翼”齐飞生动格局日渐明晰,雄安新区拔节生长,中国星网正式迁驻办公,举办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开展系列雄安行活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入驻企业200余家,创新氛围越来越浓、人气越来越旺。

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保持千亿元投资强度,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获批复,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36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区域通办”。

塔吊耸立,车辆进出,混凝土泵车正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500多名工人有序忙碌……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第一组团项目正抓紧施工。“第一组团项目建筑规模达8.3万平方米,包括4栋宿舍、钢铁书院及综合楼共6栋单体建筑,局部已经冲出‘正负零’。”项目指挥部工程建设管理部干部李文桦说。

在雄安城市航站楼的建设现场,5栋单体建筑主体结构已经封顶,外立面施工正在同步穿插。航站楼采用“全地下车站”设计,到大兴国际机场,去乘坐雄忻高铁、京雄快线,还有未来串联雄安的M1、M2地铁线路,都可以在此换乘。“我们优化建筑外形,将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引入地下,利用室内外风差,实现了室内外空气的循环和交通建筑‘净零碳’技术体系的突破。”雄商置业公司总经理李海波说。

放眼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现代化楼宇错落疏朗,数字道路投入使用,公共设施逐渐完善,咖啡馆、便利店、书店一应俱全。启动区、昝岗核心区等重点片区的建设如火如荼,中国中化、中国华能总部正进行内部装修,中国矿产总部项目主体结构已开工,首批4所疏解高校雄安校区和北大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加快建设。“三校一院”已办学开诊。

高质量建设与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以疏解央企为龙头,雄安新区围绕创新链布局供应链与产业链。中国星网成为第一家正式在雄安新区运行的央企总部,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在雄安成立,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有限公司等60家上下游企业循链而聚,新区首个创新主链条形成。

“第二批疏解央企中,中国大唐、中国华电、中国诚通、中国农业发展集团雄安总部今年将开工建设。”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副局长刘佳说,市场化疏解项目中,中国中铁、中国五矿以产业集群形式推动旗下10余家核心产业主体整体落户雄安。

下一步,三地将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持续推进首都核心区功能优化提升。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进中国中化、中国华能总部尽快投用,持续开展“雄安行”系列活动,推动空天信息、低空经济等重大项目在雄安新区布局。实施京雄基础教育提升、医疗卫生发展、职业培训创新3项工程,助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推进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重点项目建设,高质量打造城市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扎实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产业协作

京津冀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三地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3年起,三地联合绘制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开展跨区域强链、补链、延链,梯次建设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5个产业集群。

围绕“六链五群”,三地搭建重大平台,举办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推动成立京津冀汽车供应链、智能制造装备、氢能等产业联盟,京津冀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在雄安新区正式揭牌,产业协同的生态活力持续迸发。聚焦“堵点”招商,逐链出台招商方案,联合举办“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对接、织网工程等各类招商活动。

京津冀是我国重要汽车产业基地,三地共铸“一条链”,共造“一辆车”。在位于石家庄的河北初光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车载麦克风经过质检、打包、装车后发往位于北京的理想汽车。公司定位于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进行配套,每个月为理想汽车供货二三十万只车载麦克风。“今年一季度公司产值较上年同期翻番,前不久又中标理想汽车的一款主动降噪传感器项目,还与北汽福田、小米汽车洽谈合作。”初光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现杰说,京津冀联合打造6条产业链,为他们拓展京津冀客户带来方便。

“要进一步发挥北京创新资源密集、天津研发能力突出、河北产业基础雄厚的比较优势,围绕京津创新链布局河北产业链,围绕河北产业链对接京津创新链,推动河北产业体系深度嵌入京津创新体系。”河北经贸大学副研究员柳天恩认为。

5月12日,由京津冀三地工信部门联合组建的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在石家庄成立。河北省工信厅工业项目投资处处长郭瑞说,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是我国首个跨产业、跨区域的集群联盟,旨在推动三地集群间应用场景开放、资源共享赋能、产业生态建设、交流合作深化等产业合作,加速促进京津冀区域7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产业生态体系。

河北省牵头的京津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机器人产业链竞争力持续提升。长城汽车具备从感知硬件到计算平台全域自研能力,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等方面均有布局。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防爆机器人”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从疏解承接到产业链合作共建,京津冀产业协作迈入新阶段。目前,京津冀生命健康、保定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2个国家级制造业集群竞争力不断提升。京津冀安全应急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北京海淀人工智能集群5个区域集群获批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经济日报记者 王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