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河口加快建设“蓝色粮仓”

王金虎 2025-07-12 19:57:06

仲夏时节,在山东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对虾仓储设施建设项目现场,工人们克服高温天气不利影响,加快项目施工进度。“项目建成后项目建成以后,可存储水产品6000吨,满足当地水产品仓储需求,冷藏库容能力和冷藏配送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区域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对于拉长产业链条、打造产业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拉动当地对虾养殖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效益显著。”新户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项目总负责人陈云强介绍,该项目同时建设对虾分拣、加工、包装生产线,后期还将配套质检中心、数字化管控平台、污水处理设施及相应配套设施。

“海产品如何长得好又卖得好”是养殖户最关心的问题,也是考验地方统筹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过去,河口区的对虾产业主要以活虾销售为主,但价格受季节、市场供需等因素影响波动较大。为降低市场风险,提高产品附加值,近年来,河口区针对水产品冷库规模小、布局散乱,发展空间狭小,资源约束压力大等现实问题,采取“公司+农户+加工+物流”模式,联动各养殖户,打通新户对虾养殖、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补齐现代渔业产业发展短板,延长产业发展链条,提升水产品附加值,全链条推动对虾产业高质量纵深发展。

为培优种苗,河口区联合中国科学院、海大集团开展优良水产品种培育攻关,引进对虾亲虾4万对,繁育幼体130亿单位;培育海参优质苗种10亿头,全区海参优良苗种覆盖率达到70%以上。“华春1号”、“鲁海2号”、“海兴农3号”、“渤海1号”等本地优质苗种获得农业农村部审定。

除此之外,河口区还紧抓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实施契机,持续加大海参、对虾、贝类等名优水产品培育力度,推广“渔盐一体”“渔光互补”“参虾接力”及工厂化养殖模式,谋划实施总投资7.5亿元的渔业基础设施提升和海晟源、海泽农等重点产业项目,进一步完善渔业基础设施,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对虾产量较2021年实现翻倍,入选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对虾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年内工厂化养殖面积将达到60万立方水体,成为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集约化养殖区;充分发挥盐田资源优势,推广“渔盐一体”生态养殖面积30万亩,实现效益与生态的“双赢”。

近年来,河口区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渔业,截至目前,全区水产养殖面积56万亩,其中,滩涂养殖面积30万亩、浅海养殖20万亩、淡水养殖6万亩,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水产品产量6.03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