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智荟中欧·北京论坛”在京举行

周明阳 2025-07-11 19:12:17

当前,全球经贸格局正在经历深度的结构性调整,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受到来自地缘政治、贸易壁垒、金融波动、技术变革等各个方面的挑战。面对系统性变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于7月10日在京举办第五届“智荟中欧·北京论坛”,以“全球经贸格局重构下的企业策略”为主题,共同探讨破局之道。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党委书记马磊在致辞中提到,未来的全球化,是一场关于韧性、融合、创新和规则的综合较量。企业亟需打造更安全的全球化供应链体系、更深厚的本地化运营根基、更强大的数智内核,以及把握区域合作框架机遇、开拓新兴市场等,从而在不确定性的国际市场中锚定价值、赢得话语权。

中金公司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清华大学管理实践访问教授朱云来发表主旨演讲表示,从美国到全球都面临投资回报率的系统性下降,这背后需要深究的是,长期过度依赖促进增长的政策是否导致了规模的过度膨胀与效率的相对下降?美国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剧,也使管理币值的稳定性成为系统性需求。稳定币的崛起创造了传统货币以外的代币形式,其未来管理还需国际性机构的介入,形成一个世界共识的相对透明机制。

神州信息服务集团联席董事长、原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发表主旨演讲表示,美国《稳定币创新法案》要求持牌经营、足额储备并禁止信贷投放,这将显著削弱稳定币的“去中心化”属性,强化其作为支付工具的“代币”本质。他呼吁,应加快中国对加密资产与稳定币的立法与监管,以及重点加快数字人民币进程。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聘教授、欧洲理事会前主席、比利时前首相夏尔•米歇尔 (Michel Charles)聚焦中欧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发表视频演讲。他强调,中欧双方均不应接受他人规定的中欧关系的框架或性质,而是必须基于各自的价值来考虑双方的关系,并在此判断基础上开展双边关系。在他看来,应对全球性挑战,比如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是未来几年双方具有广阔合作空间的领域。

据悉,这是中国国际工商学院连续第五年举办“智荟中欧·北京论坛”,旨在聚焦重点、热点的宏观议题,搭建政商学界共商共议的对话交流平台,帮助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更好地进行战略抉择和创新实践。(经济日报记者 周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