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走向更美好未来

商娜红 2025-07-10 06:14:12

  中国和东盟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双方互利合作、共谋发展,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的典范。广西作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与东盟各国跨越山海、并肩同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的累累硕果,见证了广西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的地方贡献。面向“十五五”,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的启动建设,广西与东盟合作的空间广阔、前景可期。

  政治互信是互利合作的基础和前提。政治互信之“花”,需要合作各方的培育和浇灌。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亲,长期以来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这种友好关系弥足珍贵。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21届,形成了中国与东盟合作独特的“南宁渠道”。广西有潜力继续发挥“南宁渠道”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其内涵和影响力,推动中国—东盟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合作与发展。

  路通人和,道通业兴。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有利于加快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提升广西对内对外开放能级,增强广西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加快构建陆海空数“四位一体”互联互通格局,广西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携手共进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

  经贸合作是互利合作的重中之重。东盟已连续25年保持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广西第一大投资目的地、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广西与东盟经贸合作势头良好、成果丰硕。广西深化与东盟经贸合作为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建设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和马来西亚—中国关丹产业园区,开创了“两国双园”产业合作新模式,为中国与马来西亚以及其他东盟国家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的合作提供了范本。

  制度型开放是更高水平的开放。广西以东盟为重点方向,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重要载体,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了与东盟国家的制度协同,激发了开放发展动力活力。统筹“加”与“减”,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在政策供给、服务质量上做加法,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为企业减负。兼顾“内”与“外”,高质量对接RCEP规则标准,对标CPTPP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先行先试,推动先进的国内经贸规则制度体系、新兴产业标准体系走出去。

  文化交流是民心相通的“金钥匙”。广西依托与东盟地缘相近、文化相亲的优势深化拓展与东盟的人文交流合作,以多样化、立体式、综合性的文化交流平台助推高频次、高质量活动开展,形成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格局,筑起了民心相通的桥梁。可以预见,未来广西与东盟国家人文交流合作将不断提升高度、挖掘深度、拓宽广度、增强热度,进一步增加情感共鸣,促进多元文化互鉴共荣,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民心相通的友谊桥梁。

  科技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广西推进与东盟国家共建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联合打造农业、医疗、旅游、教育、金融、物流等领域垂直应用场景,抢占面向东盟人工智能合作发展制高点。今后,随着合作的深入,广西将构筑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合作新高地,携手东盟国家走向更加美好的智能未来。

  (作者商娜红 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 来源:经济日报)